具体解释“实质等同”原则(第2页)

 在讲述“实质等同”原则在国际监管中的应用时,张启列举了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的例子。他曾多次前往这些国家参加学术交流,对各国的监管政策有着深入的了解。“美国是‘实质等同’原则坚定践行者,监管相对宽松,遵循该原则批准大量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和转基因食品上市。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也将其作为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重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同样认可,使其成为国际上转基因安全评估的重要基石,不过不同国家在具体实施细节和严格程度上有差别。”他希望通过这些实例,让读者明白这个原则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这一裁定给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吃了‘定心丸’。”张启在阐述对转基因商业化的推动时,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他见证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飞速发展,也看到了“实质等同”原则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企业无需过度担忧繁琐监管阻碍,研发和推广积极性大增。以美国为例,裁定后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张,全球贸易中,转基因农产品因有国际规则支撑,流通更顺畅,加速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实质等同”原则为全球转基因安全评估提供了一个统一且实用的标准,这是张启反复强调的观点。“在该原则提出前,各国对于如何评估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缺乏共识,导致监管混乱。有了这一原则,各国能依据相同框架开展评估,使转基因产品在国际间的评估结果具有可比性,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例如在农产品进出口时,基于‘实质等同’原则的评估,能让进出口双方对产品安全性达成一致理解,减少贸易摩擦。”他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让读者认识到这个原则对于全球科技发展和贸易交流的重要意义。

 张启深知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在阐述与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度的关系时,他格外用心。“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实质等同’裁定的影响。所谓‘实质等同’,就是指如果一种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营养成分、食用安全性等方面没有实质性差异,那么就可以认为它与传统食品是等同的。官方基于这一原则的认可,使得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相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毕竟,官方的认可往往被视为一种权威的保证,消费者会更倾向于相信官方的判断。当官方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时,消费者就会觉得转基因食品也是安全可靠的,从而更容易接受它。这种基于‘实质等同’原则的官方认可,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有助于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和担忧,促进转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