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推广转基因种植,让农民普遍受益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内蒙古凭借广袤无垠的土地、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雄厚坚实的农业基础,成为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推广的前沿阵地,为农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与无限机遇。

 内蒙古地势平坦开阔,耕地资源丰富,拥有广袤的优质农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产区。这里气候条件独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积累养分,为转基因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内蒙古在农业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紧密合作,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为转基因作物的成功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多年前,内蒙古便已悄然开启转基因农作物的探索之旅。截止2022年,在通辽市附近地区,10.9万亩的转基因农作物实验基地默默耕耘了长达19年。这19年里,科研人员与农户紧密协作,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多个品种进行持续的种植研究。他们详细记录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析土壤肥力的变化,观察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经过无数次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充分验证了转基因农作物在内蒙古地区的适应性和优势。比如,转基因玉米对当地常见的玉米螟等害虫具有极强的抗性,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转基因大豆在抗倒伏和耐盐碱方面表现出色,产量也更为稳定。这些成果不仅为后续的推广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科学家进一步优化转基因品种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1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工作,内蒙古积极响应,成为重要试点地区之一。

 2022年,试点扩展到农户大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亲身参与到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中来。巴彦淖尔市的李大叔便是其中一员,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自家的50亩地里种上了转基因大豆。“一开始,心里真是没底,毕竟转基因这东西听着新鲜,也不知道到底咋样。”李大叔回忆道,“但是当年的收成让我彻底服了!以前种普通大豆,杂草总是除不干净,还容易遭豆荚螟的侵害,产量一直上不去。可种了转基因大豆后,用了一次草甘膦除草剂,杂草就全没了,而且一个虫子眼都没见着,产量比往年多了好几千斤,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到了2023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内蒙古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显着增加。通辽市的种植大户王大哥承包了1200亩土地,2023年他将其中500亩改种转基因玉米。“过去种普通玉米,每年光是买农药、雇人打药就得花不少钱,还得时刻盯着病虫害,生怕减产。”王大哥说,“种了转基因玉米后,这些烦恼一下子都没了,不仅省下了农药钱和人工费用,玉米的品质还好,卖价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