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已食用转基因几十年(第2页)

 中国农业大学的贺晓云研究员也持有相同观点,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上,她直言:“转基因算啥呢?啥都不算,只有不懂的人、没文化的人才去关注它是不是转基因。对我们来说,这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根本就没有任何区别。”贺晓云研究员长期专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检测技术、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她的专业认知建立在深入的科研基础之上,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专业科研人员眼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早已得到充分验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华中农业大学便开启了转基因大米研究与实践的征程,至今已40年历史。学校科研团队投入大量心血,致力于研发抗病虫害、高产且优质的转基因大米品种。科研成果初显后,学校做出一项意义深远的决定——将实验田产出的转基因大米作为节假日福利发放给校内教师。

 这一举措初衷有二。一方面,科研人员长期投身转基因研究,对其安全性有着深入了解和十足信心,希望通过亲身食用,为家人提供健康且优质的粮食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向外界传达一个明确信号:转基因大米是安全可食用的,鼓励大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转基因技术。

 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深受教师们的欢迎,每年发放转基因大米时都供不应求,已经发放了30年。

 教师们不仅自己放心食用,还乐于分享给亲朋好友。有的教师表示:“家人朋友在了解学校科研团队的严格研究过程和安全性验证后,都欣然接受了。现在,转基因大米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口感好,营养也丰富。”还有教师笑言:“发放转基因大米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大家都盼着,要是能多领点就好了。”

 随着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大米福利声名远扬,其他学校也有所耳闻,纷纷主动联系华中农业大学,表达想要获取转基因大米的意愿。这些学校的教师们同样对转基因技术充满好奇与关注,希望能通过品尝转基因大米,增进对这项技术的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