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忠祥、钟南山事件,看转基因的证据(第2页)
按照“非同寻常的说法,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这一原则,转基因有害这种超级非同寻常的说法,必须有超级非同寻常的证据。但反转人士出示的所谓“证据”,实在难以令人信服。他们的证据多源于职业反转人士的博客、微博,而这些内容引用的反转“证据”,不过是一些非专业人士自说自话的论述,连一个基因生物专业科学家的观点都没有,根本算不上证据。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如何甄别转基因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呢?科普作家汪诘提出的“证据金字塔”概念很有借鉴意义。在这个金字塔中,顶端是国际组织的书面材料,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发布的内容;往下依次是70多本自然指数期刊,像《自然》《细胞》和《科学》;再往下是国家级机构的书面材料,如美国药监局、中国药监局、美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发布的文件;接着是3000多本sci核心期刊;然后是专业的垂直媒体;再之后是综合性大媒体,如cctv;最后一级是具体某个学者、专家的讲话。证据金字塔并非绝对,很多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交叉比对、多方引证。我们应相信科学共同体的权威意见,而非个人观点。
比如,2013年7月14日,cctv - 13新闻频道报道咀嚼槟榔可能增加罹患口腔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可仅仅两个月后,2013年9月22日,cctv - 2财经频道却有专家称单独嚼槟榔问题不大,和烟一起嚼才致癌,还暗示嚼槟榔问题不大。同样是央视媒体,说法却不同。从证据等级看,cctv - 13依据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书面材料,属一级证据;cctv - 2采访的是某一个专家,属七级证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cctv - 13的报道更可信。
回到转基因问题,当我们看到有关转基因有害的信息时,不妨用证据金字塔来判断。若其证据来源只是个人博客、微博,或者非专业人士的言论,那可信度就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