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反美而反转基因,不可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关键部分,对全球农业与食品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然而,国内却有部分人因转基因技术与美国的关联,盲目反对甚至传播谣言,这背后反映出对国家与科学技术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及对转基因技术本身的深深误解。

 转基因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71年出现第一篇sCi实验论文,1973年首例转基因微生物诞生,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成功培植,此后在全球广泛研究与应用。它能够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或是生产出具备特殊药理作用、营养价值或工业用途的动物产品。例如,将只对昆虫有害的蛋白质基因整合到玉米种子基因组中,玉米便具备抗虫特性,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的同时,产出品质更好的玉米。

 技术本质上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不附属于某个特定国家。

 以手机为例,苹果手机来自美国苹果公司,但不能因对美国某些方面不满就否定手机这一伟大发明。企业推动技术发展,可技术一旦诞生,便为全人类所用。转基因技术同样如此,尽管美国在转基因育种领域处于领先,却绝非其“独家秘籍”。自诞生以来,全球众多国家和科研人员共同投身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开发,从农作物基因编辑到生物制药探索,各国智慧与努力融入其中,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旨在造福全球。

 美国在转基因育种领域强大,源于长期科研投入、完善科研体系以及顶尖科研人才汇聚,使其在研究和应用上先行一步,培育出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品种,带来显着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凭技术控制他国,转基因专利虽由不同主体持有,技术原理和知识却在全球科研交流中不断传播。众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研究,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如印度大力发展转基因棉花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棉花进口依赖;巴西和阿根廷在转基因大豆种植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重要大豆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