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个转基因品种初审通过,种业变革与粮食安全的重大飞跃(第2页)
大北农在转基因育种领域一马当先,拥有58个品种转化体所有权,彰显了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老牌种业企业也不甘落后,多个品种入选,表明这些企业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方面多年的布局和投入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成功,更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重大胜利。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将激励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将带动整个种业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从种子研发、生产、销售,到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环节,都将因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而发生深刻变革。种子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转基因品种;农业种植环节将更加高效、精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获得更高质量的原料,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整个种业产业链的升级,将极大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在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大舞台上,这也是我国农业迈向世界的关键一步。目前,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在转基因作物种植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占据了国际种业市场的重要份额。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积极发展转基因技术,不仅是满足国内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国际种业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此次99个转基因品种通过初审,表明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与国际种业巨头竞争的实力。这将有助于我国在国际种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我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将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分享我国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共同推动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99个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通过初审,为我国减少玉米、大豆进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长久以来,我国在玉米和大豆的供应上存在较大缺口,每年都需从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量进口。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一度超过80% ,2022年国内大豆消费量高达.34万吨,产量却只有2036.06万吨,自给率仅为16.98%。玉米方面,2022年我国玉米产量为.90万吨,消费量为.49万吨,相差近1500万吨 ,进口依赖严重。进口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需求,但也潜藏诸多风险,国际市场的任何波动,如贸易政策调整、自然灾害影响他国产量等,都会直接冲击我国的粮食供应稳定性和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