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院士反对“阴阳五行”正确吗?(第3页)
重点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对日本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催生出日本汉方医学。汉方医学以中医为源头,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医学体系,并且早就抛弃了阴阳五行的传统理论。
追溯历史,中医药于公元5世纪左右开始传入日本,最初是通过朝鲜半岛作为媒介,像《针经》《本草经》等经典医籍的传入,为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公元6世纪,日本圣德太子积极派遣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到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此后,日本设立“典药寮”,仿照中国医学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标志着汉方医学走上体系化发展道路。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日本对中医药进行深入吸收与本土化改造,出现了《大同类聚方》《医心方》等着作。江户时代更是汉方医学的繁荣阶段,形成后世派、古方派、折衷派等多个流派,各流派相互争鸣,促进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我们要关注到,日本汉方医学在发展中逐渐彻底的摒弃了阴阳五行学说。明治维新后,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医学,汉方医学受到巨大冲击。虽然此后汉方医学凭借自身疗效和民众基础得以延续,但在理论体系构建上,日本古方派开始否定阴阳五行,仅以方证对应指导临床 。他们着重关注药方的有效性,形成了“废阴阳五行以验药”的特征,也就是着重验证药方实际治病的效果,而对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不再沿用。例如日本学者家本诚一就曾表示,阴阳五行学说因多义性且掺杂哲学内容而难以掌握,最终选择回避这一核心理论 。
如今,日本汉方医学在医疗领域依然占据一定地位。许多综合医院设有汉方医学科室,汉方医学主要应用于慢性病、疑难病以及一些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像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汉方医学常常能取得较好疗效。日本的汉方药品产业也较为成熟,以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现代剂型为主,方便患者服用。知名的津村制药就建立了从药材种植、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品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日本的汉方医学在不依赖阴阳五行学说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认可与发展,这足以证明阴阳五行只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流派,并非是中医行医看病、发展传承的唯一真理。
正如不同流派的思想在历史中相互碰撞、发展一样,中医的发展也应秉持开放多元的态度,各流派相互竞争、交流,才能不断进步,而不是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甚至将某一流派的理论宗教化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何祚庥院士正是希望中医能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验证体系,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他对中医的批评,实则饱含着对中医发展的殷切期望,是中医发展道路上的挚友。
这充分表明,阴阳五行理论仅仅是中医传统理论体系中的一种参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真理 。何祚庥院士期待中医界能秉持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他深知中医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只要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验证体系,中医必将在现代社会绽放新的光彩。
他的批评并非否定中医,而是希望中医界的有识之士能够去粗取精,与现代科学接轨,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从现代科学的视角出发,他指出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等学说,与现代科学追求的精确性与逻辑性存在差距,在科学定义和实验验证方面存在缺失 。但这并不代表他否定中医的全部价值,他只是希望中医能在传承中不断革新,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发展,让古老的中医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何祚庥院士指出“中医的精华有10%”,这一观点其实体现了他的理性与极大的包容。当初陈独秀认为中医的精华最多只有1% ,相较之下,何祚庥院士的评价已算是特别“高看一眼” 。当然,纠结于这个比例是否科学并无太大意义,它更多是一种态度的体现,表明中医虽有诸多精华,但不应被夸大和宗教化 。以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来看,从大量中医古籍和实践中筛选出有效成分,其概率之低到1/,多个古方才有一个有效,可见中医有效成分挖掘的不易 。但不可否认,中医里确实存在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有些药方也确实行之有效 。
此外,何祚庥院士从来没有参加过所谓的上海反中医大会,他也不屑于做这类事。
令人不解的是,那些诋毁谩骂何祚庥院士的人,大多并非真正了解科学的人。他们站在科学的门槛之外,仅凭主观臆断和片面认知,就对院士的观点和行为指指点点,甚至妄想评判院士是否称职 。
他们没有看到何祚庥院士在理论物理领域的卓越成就,没有看到他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功立下的不朽功勋,也没有看到他在不同领域为追求真理、扞卫科学所付出的努力。何祚庥院士以科学家的担当和勇气,在科学与伪科学、真理与谬误的较量中,始终坚守科学阵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应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和敬意,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他的观点,共同维护科学的尊严和权威,让科学之光在正确的认知中照亮前行的道路 。
(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