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文娟的恶意污蔑!(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外资在中国种业市场的布局影响力有限。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仅有区区的20来家,主要从事蔬菜和花卉业务,占我国数千家种子企业的比例极小,销售额占我国种子市场的份额不到1%,难以对我国种业发展造成实质性威胁。从种子进口数据来看,我国农作物种子每年用量大概100亿公斤,其中进口的约占0.1%,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除玉米小范围的依赖进口外,其他主要作物国产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95%,蔬菜国内种子自给率也在89%以上。
我们国家还大力推动种业自主创新,自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构建起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推动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从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度重视种业自主可控,将其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农业农村部根据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工作部署及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审定通过部分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并向26家企业发放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国内转基因种业发展,提升自主研发品种的市场应用范围,减少对国外种子的依赖。
然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无视这些科学事实,不仅传播转基因种子相关谣言,还对科研工作者进行恶意攻击。例如,针对李文娟研究员嘴歪这一身体状况,一些下作的自媒体营销号竟编造出她是食用转基因食品所致的荒诞谣言。
但事实上,李文娟研究员是因长期投身学术科研工作,过度劳累而中风导致嘴歪。即便如此,她依然秉持着对科学的热爱与责任,义无反顾地投身科普事业,分文不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众答疑解惑,传播科学理念。她的这种精神,如同当年身体残疾却坚持科普创作的高士其老爷爷一样,令人肃然起敬。高士其在身体极度不便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科学普及的执着,为无数人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李文娟研究员亦是如此,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仍坚守科普一线,为推动转基因知识的正确传播不懈努力。
那些毫无根据的狗屎谣言,比如恶意的声称其“吃了10年转基因食品嘴巴吃歪了”,简直荒谬至极。众多权威科学组织和研究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毒理学会等,都已明确发声,经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实质等同。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数十亿人消费转基因食品长达20多年,从未发生一起经科学评估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反对转基因的人恶意诋毁科研工作者,仅凭相貌等无关因素攻击他人,其行为不仅违背道德,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以曾经做过主持人的崔某某为例,他也曾因嘴歪斜眼被一些人调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或肯定他所说的一切。评价一个人的言论,关键在于其内容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符合事实,而不是外在的相貌特征。同样,对于李文娟研究员这样致力于科研与科普的工作者,我们更应关注她所传播的科学知识和做出的贡献,而不是被恶意谣言误导。
关于李文娟的专业背景与农业专家身份的关联问题,我也需要说明情况。
仅仅依据本科和博士所学专业名称来判断其与农业毫无关系,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和短视。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院生产布局专业的经济学学习,赋予她宏观规划与资源配置的思维能力,这对于理解农业产业布局、农业资源分配等农业经济领域至关重要。例如,在分析农产品种植区域规划时,需要考虑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等多因素,经济学背景能让她从成本效益、供需关系等角度提供独特见解。
而瑞典乌美尔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的博士学习,同样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农业方面,可深入探究不同地区的农业文化、农业景观演变、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比如研究特定区域的传统农耕文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或者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如何改变当地的生态景观,这些知识对于全面理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是相互交融的,不能仅凭专业名称就否定其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能力和专家身份。
在后续的工作生涯中,李文娟长期致力于农业相关政策研究与分析工作。她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农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深入研究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这使她对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政策制定背景和目标的解读,她能向公众清晰地传达国家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推广方面的战略考量,消除公众对政策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