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怀疑探索者
粮食进口是“一切向钱看”?(第2页)
关于“粮商为了赚钱摧毁了自己的大豆产业”这一观点,更是缺乏事实依据。
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外大豆生产具有规模化、机械化优势,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具竞争力。例如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其大规模的种植模式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大豆产量高、价格低 。另一方面,国内大豆种植受土地资源限制,种植规模难以快速扩大,单产提升也面临一定瓶颈,导致国内大豆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但这绝不是粮商恶意破坏的结果,而是全球农业产业格局和市场竞争的客观体现。众多国内粮商和农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提升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方法,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种植技术,拓展销售渠道,努力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
再看转基因技术,指责其单纯“为了赚钱”,这种认知过于片面。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这并非原罪,反而是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和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往往比政府的市场监督更具内生动力。以转基因育种企业为例,企业和科研工作者只有老老实实做好科研工作,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获得名利双收的结果。因为一旦市场上出现产品质量不安全的报道,立刻就会掀起轩然大波。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负面消息会使企业形象受损,产品滞销,难以向全球股东交代,甚至面临倒闭风险。为了持续获取利润,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会绞尽脑汁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自我监督。
事实证明,这种基于市场激励的自我约束机制行之有效,永远比单纯的依靠政府机构大监督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