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便宜了谁?(第2页)
再以抗草甘膦大豆为例,它最直接的作用便是降低种植成本。种植成本的降低,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产品价格的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商品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一是性能,二是价格。便宜的价格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优势,至于专家将这种因价格下降而获得的好处定义为直接受益还是间接受益,恐怕并非消费者所关心的重点。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实实在在能够节省开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商品。
即便仅仅从所谓的直接好处来考量,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也毫不逊色。例如Bt抗虫玉米,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药残留,降低消费者摄入农药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还能减少霉菌寄生,因为虫咬往往会传播霉菌,而霉菌可能产生有害毒素,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这些优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好处,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保障和生活品质。
实际上,转基因并不可怕。
现阶段,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普遍存在抵触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这些人出于各种目的,肆意传播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不实信息,夸大其潜在风险,误导公众认知。然而,一旦消费者能够消除这些被误导而产生的疑虑,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转基因食品,就会发现其诸多好处,聪明的消费者是不会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视而不见的。
在环保方面,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好处更是难以简单地划分出究竟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受益更多。例如,郊区农田喷洒的农药,可能会随着空气流动飘到市区,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农药污染了稻田的水,水中的鱼类会摄入农药,最终这些受污染的鱼又会被端上城市居民的餐桌,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而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源头上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无论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生产者,还是生活在城市的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改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
当然,在非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确实可能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以中国早期的情况为例,存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农业户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天然的农民,并且在早些时候不能自由迁徙到城市打工,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这种体制导致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在价格等方面获得了比生产者更大的利益,生产者的劳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