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要跟上国家的步伐(第2页)

 “趁着现在的政策,粮价降低了,我建议你们家里储备够三年食用的粮食,不然……”

 听到何雨柱的建议,顾知秋问:

 “柱子,你现在都认为形势不妙吗?这么悲观吗?”

 何雨柱回答说:

 “具体的我不多做评论,你自己留意观察吧!”

 顾知秋听了何雨柱的话后,意识到他对目前状况并不乐观,点点头表示理解。

 其实顾知秋主要是来求教的,现在已经得到了建议,自然不会再考虑把粮食交给集体去吃饭。而何雨柱这边一直以来都有集体饭堂,其他人也不会想到要来找他解决伙食问题。

 各单位则不一样了,大部分工厂实行新的政策时, ** 部门通常只是象征性地执行一下。唯独农村和工厂全面落实了。

 这一来,那些之前没储备粮食的人欣喜不已,因为他们原先高价兑换来的粮食现在可以通过工作直接换取大锅饭。

 但无论外面的情况如何变化,即便何雨柱得知实情也只能一声叹息而已。

 事实上,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现在正有另一场有关他和他的父亲何大清的讨论在四合院内进行着。

 在四合院里,三位长者与许大茂正在进行商议。许大茂首先开口问道:

 “二大爷,您看我们也是否也应该办一个小饭堂?”

 刘海中的语气中透着权威感:

 “那当然,我们要跟着形势走。现在厂里已经开办了小食堂,咱们院子也应该跟进才行!”

 易中海听罢觉得这正好是个帮徒弟解决麻烦的好机会,因为自从小饭堂开张之后,轧钢厂就禁止员工带食物回家。

 贾东旭为了家人,每天都像个小偷一样将食物带回去喂饱一家人,这些天都快要饿病了。于是易中海附和说:

 “我觉得老刘的提议很不错,我要支持他的建议。”

 往常院里的决定往往是由易中海一人定夺,这次他的意见竟然一致被认同,使他感到颇为自豪,接着又说了一些类似“我们既要同院住,就也要跟上国家的步伐”这样的话。

 看到这样的好局面三大爷随即应和:

 “同意这个想法,我在工作的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大饭堂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找一位厨师,许大茂又补充到:

 “既然是要在院子里建个小饭堂,那么选谁当厨师比较合适呢?”

 刘海中随口答道:“院子里有很多大妈都会做一手好菜的,可以请她们帮忙。”

 许大茂露出一抹微笑说:

 “但如果论做饭的手艺来说,何大清父子绝对拔尖。如果开个小饭堂的话,何不大胆一些,让他们父子回来掌勺?再说他们家囤了那么多的食物,毕竟厨师家庭,手艺又了得。这样是否能将他们两位召回?”

 阎埠贵听罢便说:

 “许大茂,你这个提议的确有它的合理之处,但他俩已经不在院里住了,要把他们叫回来到底行不行呢?”

 易中海听了这话,觉得不妨一试,就算不成也没关系,万一成了呢:“我觉得许大茂说得有道理。虽然他们搬走了,但房子还在,仍然是我们大院的一部分。这件事还是让刘海中来处理吧!”

 刘海中虽然一心想着官职,但他也不是笨蛋,如果让他去办这事,这不是得罪何雨柱吗?而且现在何大清已经当上了食堂主任,于是他说:“我觉得三大爷说得对,既然他们都搬到外面去了,再让他们回来肯定不会愿意。如果真要让他们回来,恐怕还得请咱们大院里最受尊敬的一大爷出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