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乘胜追击(第2页)

 从事科学研究要求严谨认真,而非凭直觉行事。科学家之路充满艰辛单调,缺乏坚定意志者往往容易放弃。只有保持这份耐心,再辅以些许运气,才能最终取得进展。" 何雨柱语重心长地说。

 俞清瑶郑重答应道,“请老师放心,我必将坚持不懈。” 她说完即离开去处理实验事务。

 随后,汤建军提出了一些与材料选择相关的问题。何雨柱一一解答,并特别提醒他:“建军,目前你的机械设计还未全面熟练。其实,国内早已存在你试图设计的机械设备。你现阶段的任务应该是专注于机械设计的核心挑战,至于材料问题,则应该由其他专家来负责。”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倘若过度分心,那么你的成就恐怕就不会有多大了。

 你既然选择了机械制造这条道路,就应该深入钻研机械相关的学问。

 只要你设计出的机械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存在的,这就足够了。至于是否能够实际制成,那就要靠你与他人携手才能实现了。

 明白这一点了吗?”

 听了何雨柱的话后,汤建军点了点头,“老师,我明白了,今后绝不再犯!”何雨柱微微点头,

 “行了,明白就行,你可以回去继续努力了。”

 于是,汤建军收起了自己的物品离开。对于刚刚汤建军和俞清瑶提交的作品,何雨柱已经阅览过,

 两位学子的表现非常出色,几乎已经具备 ** 作战的能力。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有必要给这两位略微泼些凉水,

 免得日后真到了单飞之时因缺乏信心而感到无助!见到两人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后,

 周围的其他学生也开始向何雨柱求教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面对同学们,何雨柱没有任何保留,爽快地帮助每一位同学解决疑惑。

 同时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望着眼前的十余位学子,加上之前的俞清瑶与汤建军,

 何雨柱心中颇为愉悦。因为这意味着他正在构建的第七组架构即将完善,自己将不再是孤军奋战。

 想到此处,何雨柱不禁心情大好。他深知一旦这批人才成熟起来,就能成为第七组的核心力量。

 待到未来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第七组将在他揭开面纱的那一刻震惊世界。

 虽然对此前景满怀期望,但在此时,随着何雨柱指导学生们的一幕幕,

 教练则在静思堂内仔细审阅了何雨柱递呈的方案。面对这份方案,教练深感其内涵远远不止表面上的简朴,实则别具匠心。

 表面上看是对提升民众体魄有益,然而实际上它却肩负着更重要的隐秘使命。

 但只要是于民有利的事情,教练自然全力支持;然而方案背后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也引起了教员的高度关注。

 尽管让全民参与学习无疑是最佳选项,然而国境内错综复杂的各路组织仍是一大顾虑。

 此外,教练也意识到一旦这项计划泄露给国际,后果将不堪设想。

 鉴于该方案不仅关乎自身利益,同样也是国际社会的宝贵财富,

 教练陷入两难:公布可能带来的隐患是否大于它为国家复兴带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