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承受煎熬(第2页)

 因此,要真正了解第七局的真实情况极为困难。何雨柱转向陈雪茹,问道:

 “最近家里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听到丈夫的话,陈雪茹答道:

 “家里没出什么事,院子里也平静得很。就是小水时不时给宋阿姨打电话聊天。哦,晴晴也破格升班了!”何雨柱略显惊讶地问:

 “晴晴也破格升班了?何花怎么样?”陈雪茹摇了摇头:

 “何花怎么都不肯破格,她说那样就不能跟好朋友们在一起读书了。”

 何雨柱听完又是一怔,心中感叹这个女儿年纪虽小但心思细腻,像个小大人似的,怎么会和小孩子玩得开心?

 不过身为未来者的他自然懂得不轻易干涉子女的选择。孩子们想要破格就读便破格,不愿意就读原来的年级也无妨。反正因他的存在避免了很多潜在的动荡,不必担忧子女与弟弟会因时代变迁被迫上山下乡。毕竟如今那些 ** 的青年大多是未能升学或进入高等教育的群体……

 并非没有过下放的经历,只是那些不愿认真学习之人往往被安排下去锻炼。而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勤奋学习能为他们赢得上位的机会,进而步入管理阶层乃至高层。

 这项政策强化了农民与国家的情感纽带,缓解了某些社会阶层的割裂,令何雨柱对自己的构想颇为自豪。他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国家人才外流。

 当然,何雨柱也很清楚,并非所有天资卓越的人都会成绩优秀,有的人尽管学问 ** 但在其他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韩春明便是一例。他的学习成绩不佳,但却在鉴别技术方面展现了罕见的才华。不过,此类情形较为例外,相对整体人才而言并不占据主流,因此何雨柱并不太过担心。他觉得,真正聪明之人倘若愿意用功读书,亦未尝不可取得优异的成绩。

 何雨柱不知道的是,此刻韩春明的成绩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全因他意识到,如不努力攻读,便面临下放到乡间数年的命运,为了避免这种后果,韩春明在学习上开始认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