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深仇大恨(第3页)

 这些信息同样如此,没了敌人的线索,还叫什么线索呢?</p>

 到了现场,鲍钧结合实地情况及现有文档确定了一点,就是嫌疑者应该来自于村里或周边村子,并且是受害人非常熟悉的某个人。</p>

 但是不论在哪,目前收集到的信息与当时专案组调查所得一致。</p>

 被害人一家人都是善良之辈,哪怕自己吃点亏也不会占别人便宜的那种好人。</p>

 放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品格让整个村庄都对其表示尊敬。</p>

 事实上,在当时那种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背景下,古志晖作为包工头能够带领许多人工作而不出现叛离的情况,正是因为他赢得了一群真心相待的伙伴们的信任。</p>

 这些人愿意跟他干活不仅是因为钱,更多是出于对他为人处世的认可。</p>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再去想象会存在某个被全村人集体忽略并引发严重冲突的人,无论是辛蕊还是鲍钧都感觉不可思议。</p>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个体可以既存在于大众视线之内,却又被选择性遗忘?</p>

 辛蕊再次浏览过卷宗内容,尽管已经读过多遍但结合刚讨论过的背景重新审阅,仍旧感受到案件扑朔迷离之处。</p>

 “这个真能查清楚么?”</p>

 好久,她抬起头看着对面问道:“头儿,真能找到这样的人物吗?”</p>

 只见鲍钧嘴角微翘带着丝嘲讽的笑容回答道:“当然存在,并且数量还不少,只是通常不会引起注意而已;关键是我们难以取得有力证据支持这一说法。”</p>

 辛蕊的好奇心瞬间被激发:“具体是指?”</p>

 鲍钧敲了敲桌子说道:“孩子们。”</p>

 “孩子们?”</p>

 辛蕊猛地起身追问:“头儿,你意思是说凶手小时候曾和受害人有过矛盾,然后长大之后复仇?”</p>

 鲍钧点了点头:“正是如此。</p>

 这种源于孩童时期积累起来的心结更容易被成人们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