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学术精神领袖(第2页)

 国内这个研究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挺小,更何况具体到植物科学这个小圈子里。

 于是,大部分博士在见面之后,居然都能够互相喊出名字。

 “沈明秋?没想到连你也来了,你可是华农的重点培养对象,居然没有留你吗?”一个穿着西装的高个青年站起来对着一个刚从门口进来的男子说道。

 男子环视了周围一圈,随即走到青年旁边放下背包,坐下笑着道:“黄奇,你不是也是一样?”

 “据我所知,你不是正跟着周院士做那个什么松材线虫侵染的课题吗?”

 “你这还过来跟我们抢饭吃是干什么?”

 闻言,名叫黄奇的男子却是苦笑道:“你又不是不懂,也仅仅只是跟着,最多挣点劳务费而已。”

 “倒是你,刚刚发了一篇《plant》的一作,这次应该是十拿九稳了吧?”

 沈明秋无奈地摇摇头,眼神往那边瞥了一眼道:“还真别说,这次来的狠茬不少,今天注定是血流成河。”

 “特别是燕大,凡是满足要求的几乎是全员报名了,入围的有不少狠人。”

 “还有华科院的周康,放着植物所那么好的地方不待,居然也跑到这么远的南江来,我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黄奇笑了笑:“没人是傻子,大家其实想的都一样。”

 “华科院没有这么年轻的诺奖得主,同样也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公告里面并没有发这次面试的具体细则,就是不知道这次能过多少人了?”

 其实还有两点,两人默契地没有说出。

 第一就是哪怕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愿意来这里的人同样大有人在。

 能否出成果才是一名科研人员立身之本,跟着陆时羡做研究明显更有学术前途。

 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薪资待遇和地理位置反而是次要的了。

 用屁股想顶着诺奖团队的金字招牌,更容易受到编辑部的青睐和优先度。

 所以在国外顶刊上发表就会更容易。

 无论在哪,都会有名利场的缩影,这很现实。

 其次,陆时羡其实在圈内是有些传奇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