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学习使我快乐.jpg(第2页)

  此时,学到这里,陆时羡脑中已经被许多看似高深的理论所充斥。

  “瓦尔拉丝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一切商品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供求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马歇尔提出需求供给理论,市场上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决定了供的大小,消费者决定求的大小,而来自消费者的需要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供给。”

  “接下来来到凯恩斯主义?”

  “嗯?凯恩斯?”

  只是看到标题,陆时羡就不禁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济学发展的其他阶段,都是由许多经济学家共同推动的。

  而他一个人的名字就代表了整个时期?

  这已经足以代表一些问题了。

  陆时羡颇为好奇地关注起了这个时期。

  他的崛起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

  商品滞销、物价猛跌、银行倒闭,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衰退。

  整个欧洲似乎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古典经济主义直接被拉下神坛。筆趣庫

  但这个男人出现了。

  他带着七彩虹光出现了。

  一本《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拉开改革的序幕。

  它的出现直接宣布了自由放任学派被摒弃,萨伊定律被否定。

  人们在凯恩斯就业通论中得到政策:放弃自由均衡原则,实行国家干预手段,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他认为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并不是制度上的必然产物,其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

  所以凯恩斯就业通论真正的说的是有效需求理论。

  他认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以弥补收入与消费的缺口,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简单的说来。

  就业岗位的多少来源于社会需求的大小。

  那么失业必然就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

  而社会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和收入有直接关系。

  收入增长必然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