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这个老彭在搞什么?(第3页)

  毕竟能在sci发表论文,这个水平还是有的。

  接来下,轮到华国农业大学彭达山教授进行提问。

  他对陆时羡非常感兴趣。

  并已经知道他在国内“稻虾共养”模式推广上做出的贡献。

  于是,带着一些笑意,他开始了自己的提问。

  只是,他提出的问题和他的和善的语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陆同学,有关于生长素的论文课题十分常见,每年毕业时我都能听到一大推的类似选题。”

  “虽然你在实验方法和实验对象上有所创新,但是理论价值并不是特别大。”

  “你能说说你这篇论文的前景和意义吗?”

  这个问题一说出来,旁边两个教授皆是看了他一眼。

  不禁暗自在心里腹诽:“这个老彭在搞什么?”

  “这篇论文在学位毕业论文中,已经算的上最优秀的那一批了。”

  “他的水平有目共睹,大家走走流程就行了。”

  但话已经问出来了,不可能再收回去。

  于是,三位教授开始一齐等待他的回答。

  答辩时允许有简短的思考时间,但必须在录像机和几位答辩老师的注视下当场作答。

  陆时羡心中一凛、眉头微皱,显然这个问题未曾在他的预料之中。

  每年全世界会产出数以百万计的论文,但其实相当一大部分的论文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

  只是在基于前人的理论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个综合叙述。

  对比说来,他这个已经算有些价值了。

  但他不可能去和答辩老师争论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只是个人评价标准不同的问题罢了。

  所以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陆时羡的目光在他的席卡上掠过,心思急转之下,顿时有了思路。

  这个思路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桓,随后慢慢形成了想法。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曲折,但在外界只过去了十几秒。

  很快,陆时羡完成了思考,并开始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