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有没有一种可能?

记者:“我们刚刚收到消息,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燕京揭晓。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31个项目(人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

“而您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您对此有什么想说的?”

而此时,陆时羡的表情也慢慢由淡定变成了迷茫。

“啥?”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我不造啊?”

而此时,陆时羡手中的电话开始不断响动,这已经开始证实这位记者的消息。

等到好不容易摆脱记者之后,他终于有机会接听电话。

一连串有好几个曲溪的电话,显然是有急事,不然不会这么夸张。

拨通电话,很快接通,从那边传来一道激动而又急促的声音。

“我的天,终于打通了!”

“刚刚实验室收到了来自燕京的通知,咱们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陆时羡笑了笑:“是吗?不过我已经听说了。”

“你把这个消息分享到实验室的大群里吧,也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很快,接下来的时间,这个消息开始呈现爆炸式的传播。

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任何事件都能迅速传播到每一个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原本,吃瓜群众还在消化他获得沃尔夫农学奖的消息,这会儿突然来了一个更重磅的新闻,并且迅速登上热点新闻,并以非常不小心的姿态波及到了更多的圈子,例如此时某位歌手刚买了新专辑的热搜。

虽然这年头各种奖项注入的水分是越来越多,就算是官方公布的获奖名单也不见得能让所有人满意,就更别说一些公信性都没有的野鸡奖。

但如果是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三大奖的话,在绝大多数吃瓜群众眼里还是挺具权威性的。所以这次获奖名单的流出带来的影响显然比沃尔夫奖来的要更热烈。

此时,手机的来电已经快要应付不来,陆时羡不得已只得关机才能稍微清静下来。

对于这次的获奖,陆时羡还是挺意外的,毕竟之前并没有心理准备。

他看上去平静,但也只是表面功夫,毕竟已经是当实验室主任的人了。

其实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毕竟没人会嫌自己的荣誉太多,更何况还是来自自己祖国这种级别的认可。

此时的实验室里,众人也因为这个消息而汇聚一堂。

“之前搞了大半辈子,都没获得过什么奖。没想到我刚来这里几年,就跟着混了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还在消化这个消息的汪海峰心中感慨万千。

曾福年笑了笑:“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叫做选择大于努力的说法,但很多人忘记了,机会来了也要有本事抓得住才行。”

“有了这个奖打底,今年的初选时间好像已经过了,不过你可以试一下明年的增选。”一旁的彭庆华含着笑意说道:“说不定老汪你这次有机会借此评上院士也说不定。”

听到这句话,汪海峰愣了愣,因为多次落选,他已经很久没有参与院士评选了。

随后突然反应过来道:“说到院士,陆主任好像今年是第二次入选了吧?有了这个奖,他的机会应该不小吧。”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反应过来。

“我都忘记这回事了。”高德峰摸了摸头发:“我还以为他在我前面评的呢。”

这句话很快引起在场几位大佬的笑声。

虽然是玩笑话,但也确实代表着对陆时羡的认可。

根据《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两院院士的增选周期为两年一次。

上一次进行增选还是在2019年,也就是说今年2021年是下一轮的增选年份。

说起来简单,但每次增选牵扯的精力还是不小的,需要经过从学部到学院至少两轮投票。

很多具备投票资格的院士为了不影响研究进度,有不少人都是应付了事。

想到这里,高德峰心里也有了主意:“今年的增选,我打算发动发动,给他拉拉票。”

“之前没想起这茬也就算了,而且时机说实话也不太好。”

“现在看来,今年他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会不会早了点?”听完,王丰院士下意识地说了一句,却没想到引发在场人的不满。

随后他赶紧笑着解释道:“你们都这么看我干什么?我又不是那些老顽固,我前年也投了他好不好。”

“不过我后面看网上的评论,说他第三次评选大概率会选上,我觉得挺有道理。”

“如果现在就评选上,不满三十岁的院士,我怕这个节奏会有点大啊。”

曾福年倒是笑着摇摇头:“什么时候院士评选的主要标准不是看其学术成就,而是和年龄挂上钩了?”

“更何况典瑞那边能颁一个26岁的诺贝尔化学奖,咱们还选不了一个快到三十岁的院士吧?”

“没这个说法吧?”

曾福年发话,自然没人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

但很快章益民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陆主任能评上院士,我对此毫不怀疑。”

“但我现在在想一个问题,他这次获得的不是自然科学奖,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你们之前争论的都没有意义,那就是工程院会和我们抢人?”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皆是面面相觑。

时维六月,序属初夏。

大会堂的穹顶下,金色的国徽熠熠生辉。

陆时羡站在领奖台上,深色西装左胸别着一枚小小的红色徽章——上面的时间定格为1945。

前排坐着数百位中国科学界的泰斗,受邀坐在前面区域的实验室团队成员有不少人都是眼眶微红,手指紧紧攥着观礼邀请函。

“2021年度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授予省部共建遗传育种与植物病理国家实验室陆时羡教授团队,表彰其在‘植物细胞抗病毒免疫互作机制理论’应用的突破性贡献!”

主持人浑厚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