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男子描眉画眼的也不少,不算什么新鲜事,有胭脂水粉也没什么。

芸豆奇怪的是陈公公有那么多东西,却从没见他画过。

小孩也奇怪过,不过她已经想通了。

“他懒呀。”

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门是不爱出的,有事只想干看着。

说的就是陈公公了。

芸豆依然不解:“那他弄这些干嘛?”

小孩:“因为他年轻,懂风尚,所以他该有,别人都有。”

芸豆:“他还怪好强的呢,可他不画别人怎么知道他也有?”

“不知道,”小孩也没想通,“他不告诉我。”

“他是不是无话可说啊?”

两个小姑娘相视一眼,终于发现了真相。

小孩:“管他呢,反正便宜咱们了。

陈公公要是常用,他还未必肯借呢,怎么可能说叫咱们随便用。”

芸豆也是个得了实惠就开心的。

照着小孩的脸涂涂抹抹。

两个人还找到一盒花家铺子卖的金花胭脂。

不过看起来已经不能用了,也不知道他买了多久。

她们但凡机灵一点儿,看到这盒胭脂时都该琢磨琢磨,可她们没有,完全的沉浸在占便宜和变漂亮的喜悦当中。

结果就是……

芸豆的脸肿成了球。

陈公公颇为惋惜的把那些瓶瓶罐罐随手丢进装瓜果皮的桶里,摸摸鼻子心虚道:“也没买几年啊,放在那里我也没留意……”

就跟他的别的东西一样,买回来就放那里了,什么时候想起来吃用,才能发觉不对劲。

胭脂水粉又不像吃的那么爱长毛,纵是不能用了,也未必看得出,这不就坑了芸豆。

好在她认的府里的小医女,人家给她看了看,说是:“我不会治。”

这是个好消息。

至少她们知道,要及时去找会治的人来看。

随行的府医都傲气,未必尽心。

陈公公便让她们出去找,还说呢:“多玩会也没什么,我会叫人给你们留门的,找个好郎中,钱我来出,一定要治好啊。”

芸豆艰难的用同样肿起的嘴巴说:“要是好不了……”

陈公公:“害,那就可惜了……”

他就光可惜,扭头看向院里的红梅。

小孩泪汪汪:“那我也变个猪头来陪你。”

芸豆咬牙:……有你们可真是福气。

不理的不理,裹乱的裹乱。

好在她是没有什么事,药堂的老郎中也不知道用的什么药,厚厚的涂了一层,肿胀的脸就消下去许多,冰冰凉凉的,也不痒了。

洗掉后,又摸了一回脉,瞧了瞧说:“没什么事,这个药拿回去,早晚涂一涂,不要吃鸡蛋鱼腥之类的发物,用不了几日就好了,以后可不要什么都往脸上糊啊,弄成这样多可乐啊。”

他已经乐出来了……

小孩和芸豆算是明白,为什么和人打听时,那些人会一边夸这家医馆好一边咬牙撇嘴了。

交了钱,脚都没有迈出门,那些郎中就凑到一起说上闲话了。

还“哈哈哈”的。

这有什么好笑的?

小孩看了看芸豆的脸,头看上去还是很大,眼神半死不活,嘴翘翘的,下唇格外大,因为不高兴而向下耷拉着,声音怪里怪气,但这怎么就像是胖头鱼精?

那鱼精是什么样子的?

城门口的告示贴着被通缉的胖头鱼精。

“真的好像啊。”

刚刚守门的兵差点儿就把她逮起来了。

芸豆恼怒:“你再说我就去和他们说,你是我的同伙,咱俩一起下大狱去!”

小孩赶紧道:“不说了不说了。”

那胖头鱼犯的可是杀人的罪,她们俩可不能去。

小孩买了两顶羃?,芸豆用它遮挡着脸,小孩纯粹是觉得好看,凑热闹。

两个人携手去了槛花寺。

这地方离城不远,都不必雇车马,走着就能去,可是小孩怕弄脏了衣裳,不漂亮,芸豆正生她们的气,不想替她省钱,两个人商量了一下,还是去车马行,雇了一辆带车厢的牛车,坐着去了。

去这寺庙也不必爬什么台阶,它就立在小路边上,牛车能直接到寺门前。

因是阴天,也不见什么人,只有几个白白净净的小尼姑,在扫门口石台上积的水,嘻嘻哈哈的更像是玩闹。

见了她们就道:“施主好,拜佛可在前院,后殿漏雨正在修葺,若要讨教佛法,可随缘,寺中诸尼皆爱研习佛法,若是寻人可去客堂,看看名单,若要寻本寺的人,先问监寺、知客,找不到的话就得问住持了,若是来赏花的,就请随意吧。”

她们叽叽喳喳的,口齿分外伶俐,最后补了一句:“若要捐香油钱,我们这就带你们去!”

小孩说:“我们没钱。”

她们热情不减道:“佛前的香不要钱,斋堂的饭快熟了,可以吃,借宿请寻监寺、知客,年节将至,大家都要回家,空房还有许多。”

白吃白住嘛?

这地方可真好!

小孩都想就地出家了,不过还是要先找师父她们。

问明了客堂所在,小孩便和芸豆进了寺门。

门内是一股浓郁的香。

小孩离的老远就若有若无的闻到了,进了寺中才找到开处,原来这里种了许多的花树。

路上来时,她们也和车夫打听了,据说这里原本是前朝时的专为皇帝培育奇花异草的园圃,后因战火倾覆,虽然还留有许多奇珍,但到了本朝,开国的皇帝觉得这地方太劳民伤财,就没有启用,直接卖掉了,后来就成了尼姑庵。

槛花一名,意思是槛花笼鹤。

来自于当时百姓对御园圃的戏称。

那时的园圃不仅培育奇花异草,还强征出名的农人、匠人、乐者、舞者……

把他们弄得像栏杆里的花、笼中的鹤,只能任凭权贵们观赏戏弄,不得自在。

如同此处的花一样,不是凋零死去,就是被摆弄的失去原本的模样。

第一位寺主不想让那些人被遗忘,就将这地方名为槛花。

在此处立寺一来是为弘扬佛法,二来是为超度亡人。

可以说的上是个很好很好的尼姑了。

寺里这许多的花,也大多是那是留下的,或是用那时的种子种出来的。

本来还可以有更多。

不过尼姑们打理的不算精心,只是任由它们自由生长,所以死了许多,生下的太自由顽强了,都成了张牙舞爪的模样。

许多人来这里不为拜佛,单为看花。

所以那些小尼姑们才会说,若是来赏花的,就请随意吧。

人随意,花也随意。

小孩瞠目结舌的看着那颗从后殿的屋顶长出去的花树。

心说道:这不漏雨就怪了吧,这样到底要怎么修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