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当众捐款

社员们的意见很大,可刚刚才在外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现在内心就是有意见,也不敢直接说出来,只能小声的蛐蛐。

 虽然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大,可架不住人多啊。

 说话的人多了,秩序就乱了。

 黄淑兰也趁着这个时间,穿越人群去找了自己的弟妹陈爱娣。

 林浩柏小声的问林鼎立:“阿爸,这三个小组是竞争的关系,还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呀?”

 林鼎立摇头,揣测道:“应该是协同合作吧。不是还有小队长和场长综合管理吗?”

 "那也不一定,说不定他们会搞什么竞争模式,让咱们互相比,来增加产量呢?“林浩柏摇头,并不认同父亲的意见。

 陶均乐觉得林浩柏以后肯定是个管理的好手,竞争模式确实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人的上进心和积极性的。

 只不过现在农场的侧重点并不在这里,只是希望动员所有的人都干活而已,肯定是把协同合作放在第一位。

 林浩柏察觉到陶均乐在看自己,问道:“乐仔,你的意思呢?”

 陶均乐摇头,说:“我不太了解这个,这也不是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只想知道他们会怎么解决咱们上学的问题。”

 话音刚落,广场中央又传来了工作人员的声音。

 他提高了声音,喊道:“大家不要交头接耳,我的话还没说完。

 有意见,可以等我说完之后,再一块儿来找我反映。

 刚才我听到有人问,全都去干农活了,之前填写的安置表上让写自己擅长什么,是什么意思!

 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刚才已经说过了,大家有一个月的适应期,在这一个月里,所有的人都要按照统一的安排去学习咱们小队应该要干的农活。

 凡是在安置表上填写了自己擅长什么的同志,我们都会单独再找他们谈话,并判断他的长项能不能在农场的发展上发挥作用。

 请大家放心,只要对农场的发展有用,我们是绝对不会埋没大家的才华的。

 大家耐心等待我们的工作人员去找你们谈话就好了。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三条。

 第三条也非常重要,事关家里孩子的读书问题。

 由于咱们这批人家的孩子,年龄普遍在十岁左右,数量也不少,所以,我们现在农场三队的位置上筹办华侨学校,建好之后,是小学和中学都有的,大家可以把孩子们送过去读书。

 两个月之后,也就是七月中旬开始报名,八月中旬会举行一场考试,根据孩子们的水平、层次的不同,再来分年级和分班。

 而那些之前已经读高中甚至读大学的大孩子们,你们也不用着急。

 我们已经联系了老师,他们会一对一的跟你们了解你们过去所学的内容跟咱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如果区别不大,会根据你们水平进行分类。

 高中生里水平好的,可以插班进入县里的高中去就读,学费由农场负责。

 当然,水平差一点儿的也没关系,一定会在六月底之前将下半年能不能入学的消息通知到你们。

 你去学校报名,继续学习,还是做其他什么事情,那就全看你们自己家商议了。

 咱们自己建立的华侨学校,只交书本费,没有学费。

 而之前已经读大学了,或者已经准备考大学了的孩子们,人数不多,明天你们去办公室找我,就是办理货币兑换的那个办公室。

 先把你们之前就读的学校的信息和专业,或者是你们想要学习的专业统计一下,等我们把所有的信息都收集完后,会再根据你们的情况给你们发放辅导材料。

 在七月份组织一场考试,通过这个考试的孩子们,我们会给你们安排相应的专业。

 因为这不是统一的高考,所以只有两个学校可以接收你们过去学习。

 一个是刚恢复招生两年的华文学院,一个是今年上面特批成立的华侨大学。

 没有通过考试的,也可以先进入高中学习。

 因为可以进入高中插班的名额有限,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的认真学习。

 最后,还有第四条。

 就是我想说一下,虽然现在为了照顾大家,大家去供销社买东西不需要票据,但是也希望大家不要浪费,做到有需要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