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赶巧了(第3页)
一来,是她身边有个一直对她别有所图的同事,看韩大爷的性格,感觉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子,他养出来的女儿,估计也是个不爱管闲事儿的。
万一那个同事想趁着这个机会对秦含意做些什么,那还真不知道韩大爷的闺女愿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二来,是家里的钱票都在自己手里,秦含意手里只有每个工资的三分之一和少量的票据,还都被她夹在了枕头下面的软皮本子里。
以前她因为要去食堂或者国营饭店买饭菜,身上还会带些钱和粮票、肉票。
可这段时间,食堂里没什么好吃的菜了,国营饭店里的好菜也都给领导们特别提供,他们这些普通职工下了班再去买,经常买不到。
童佳的空间里什么菜都能做,她这段时间就算带钱出门,带的也不多,就是跟着同事们一起去供销社里买点儿菜,意思一下而已。
这猛然出去好几天,也不知道她的钱和票够不够用。
想到这里,她略带担忧的问道:“王馆长阿姨,我妈妈他们出差,单位给发钱和票不?
她出门的时候,好像没带什么钱,她会不会跟佳佳一样,因为没钱吃饭,饿得回不来看佳佳了呀?”
“不会,不会,这个不会。他们下乡去,是去辅导当地的社员文娱活动的,吃、住、行这些都有当地的人负责,不会让你妈妈饿肚子的。”王馆长顾不上自己伤心,赶忙安抚童佳,就担心她再跟今天下午一样,窝在自己怀里哭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童佳又问:“可是妈妈都没有回家拿行李,没有换洗的衣服,天气这么热,等妈妈回来的时候,会不会已经变臭了?”
这……这衣服,人家当地人可不会给提供。
王馆长一时语塞,抬头看向自己爱人。
她爱人也是无奈的摇头,用右手食指指了指王馆长,叹着气说:“你说说你,你怎么能办出这么糊涂的事情来呢?
这是那些人们还都没回来,等他们回来了,他们心里能不怨你?
你连个换洗衣服都不让人家带,你……哎……
还想在京城扎根立足,快别想了吧。
趁着这事儿还没闹大,明天,你就打报告,就说因为身体原因,你要提前退休,或者需要去南方修养,直接去闽省陪儿子吧!”
王馆长不太愿意的说道:“不会这么严重吧?我这才调到京城来没几天,下一次可就没有这么合适的岗位了……”
“等事情严重了,就晚了!
老刘,之前的刘馆长,他那么精明的一个人,家里还有上面的背景,按年龄不离休也是可以的,他为啥放着好好的工资不挣了,非要离休呀?
人家那是精明,早早地察觉到了苗头,回老家去过舒心日子去了。
你一来,就把整个文化馆的人都给得罪了。
后面再精简职工的时候,就算是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政策,从你的嘴里说出去,那人家职工的心里能服气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不会一直都在位置上,人家也早晚有爬上来的一天。
你树一个敌,咱防一面,你树两个敌,咱防两面。
你把一个单位的人都给得罪了,咱总不能关起门来,朝天过吧?
明天一早,咱俩就一起去找领导打报告,就说儿子执意要留在闽省,咱们俩劝不动。
就这一个独生子,实在是不放心,咱们俩都申请把工作调到闽省去。
我再去走走老刘的路子,基本上下个月,就能有结果。
这样精简职工的名单也不用从你这里宣布出去,等名单公布了,他们光顾着去怨恨宣布名单的新馆长,就顾不上你这个催他们不带行李出差的临时馆长了。”
王馆长着急,也是不想一家人分开,让儿子来京城,和他们两口子去闽省,其实都能一家团聚。
知道自己爱人也一起去闽省后,她没有继续反对。
而童佳也从两人的对话中听出了一些端倪。
王馆长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去帮助建设华侨大学,这就是陶均乐以后要就读的大学。
她正愁找不到门路打听华侨大学的事情呢,这不就赶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