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总还是叫反思吧!(第2页)

 这件事,解释起来话比较长,但我还是从头说起吧。

 首先,到了这我也必须得和大佬们坦白一个事情:

 小雷,他确确实实就是【第三卷】的主角之一。

 注意定语,第三卷,并非全书。

 全书主角只有芮昭一个,这个不会有半分动摇。

 但单论第三卷在开卷前的写作思路,却是有三个主角的——【表主角】、【里主角】、【隐主角】。

 而【表主角】,便是雷歧。

 接下来不用多想,肯定要大佬要追问:你个傻x在这卷搞特么三个主角干嘛?还搞个小雷那么恶心的?

 答曰:变奏。

 至于为什么要变奏,则是因为本文的表现手法上的一些考量。

 不知道大佬们有没有注意一个事情:

 本文写到现在,芮昭的直接描写及第一视角,是非常非常少的。

 绝大多数时候,她都是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出现在他人的反应、语言与感想中——她是一个主要以侧面描写构成的大女主。

 之所以会这样,自然是本扑街有意为之。

 原因……也很简单:

 芮昭这个主角,在我看来无法长期着“重墨”的——着“重墨”对她来说是一种伤害。

 因为她太过干净单纯了,但凡写得多点,要么就会因为过多笔墨显得她心思不纯,要么就会让内容迅速重复呆板。

 所以,小昭在非必要时绝不能有大段的正面描写及第一视角,这是在我开书前就确定了的。

 但……空出来的笔墨写什么、篇幅靠写什么填充呢?

 而正好,本文偏写实群像,而群像是最需要笔墨的。

 如此一来,

耗费笔墨的群像及不能吃篇幅的女主,刚刚好形成绝妙的互补——而这,也正是本文的核心结构。

 但,这种长期使用侧面表现主角的写法依然有很大的风险,容易导致表现方式僵化。而剧情上现在又还不到给小昭上较多正面笔墨的时候,于是本扑街就想“点子”了:

 在第三卷搞一个吃相当笔墨的形式主角出来,起到改善节奏的作用。

 这个角色本质是芮昭这位【里主角】的“傀儡”——他对女主需要高度在意,在文中的反应、行动、成长、表现都与女主角高度相关,侧面表现女主的同时,承担一些女主不好去做的“脏活累活及太难的活”来推动部分情节发展及背景铺垫,包括本卷的第三位主角也要通过他来联系表现。

 再考虑他还能够变化表现手法的作用,这个构想真是太完美了!

 ——嗯,我当时是这么天真地想的,只能说文青病犯了。

 然后……就有了小雷这么个角色。

 因此在这卷中,所有写小雷的篇幅,在我看来都是在写小昭,因为小昭是唯一影响其行动的影响源。

 没有小昭就不会有其一系列动作的内在影响,无论是其不甘、懊悔、起伏、绝地翻盘,都是与小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息息相关。

 他在农心杯上的七连胜,也完全是被芮昭在湖畔杯上的七连胜一盘一盘逼出来的——但凡没有女主,以他其他赛场上的成绩看,基本是拿不到这个七连胜的。

 可惜……以上全部存在于本扑街的脑补中。

 事实是什么情况,大佬们也都看到了。

 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我也只能在这为自己狡辩:我当初确实没安什么坏心思。

 【争议2:小雷性格巨婴,看了就恶心!】

 首先,小雷作为本卷的傀儡主角,他的人设肯定是不能太完美的,否则在我看来很容易造成喧宾夺主。包括上卷的时候对于大伙不怎么喜欢这个角色,我在卷末感言里也表示很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