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第 103 章(第2页)

    而且他从小体弱多病,亦不好享受,赚那么多钱也没用。


    再看他通身的打扮,便知他对衣食住行亦没什么要求,是个朴素不过的人,朴素得都让人心疼了。


    姚老夫人越听,越是觉得这孩子没救了。


    她第一次听到这么可笑的话,只要认识——甚至听说过那位的,没一个会觉得他不慕名利。


    若是他不慕名利,他当年何以会搅和进废太子之事,落得这下场?


    若是他真不好享受,那身堆金积玉的派头又是做给谁看?


    这边,汪举人还一脸同情地说:“听说傅贤弟从小体弱多病,幸好回乡治病时得遇神医,终于治好身体,便决定今年下场,想考个功名,方才不负他的一身才华……”


    姚老夫人沉默地听着,并不言语。


    等到下人将傅闻宵的字送过来,她接过一看,赞叹道:“好字!”


    姚家的家学渊源,姚老夫人也是学文识字的,更懂得欣赏字画,看到这幅字,简直为之叫绝。


    汪举人得意洋洋,仿佛夸的是他自己,又开始一个劲儿地夸起来,夸得汪夫人格外难受。


    她知道那位傅公子既有才又有貌,还能写一手好字,但能不能别再夸了?


    听得太多,她觉得实在好吵,从来不知道丈夫会如此聒噪。


    姚老夫人看完字后,问道:“这幅字能不能给我?”


    “不行!”汪举人差点就跳起身,“姨母,这可是我千方百计从傅贤弟那里求到的,不能给您啊,您若是想要……”他急得团团转,“下次若是见着傅贤弟,再叫他给您写一幅便是。”


    这可是傅贤弟亲手送给他的,他舍不得让人,连姨母也不行。


    姚老夫人看他那急切模样,最后只是笑了笑,将这幅字还给他。


    见他宝贝地捧着,觉得实在没眼看,说道:“你说他家以前只是行脚商,怎会知道那么多孤本?”


    她心里嘲讽,真是好个“行脚商”,也不知道傅国公若是泉下有知,会不会生气地骂不孝子,就算给自己编造个身份,也别这般敷衍。


    也不知道哪个人给他弄的身份,真是不尽职。


    汪举人道:“这有什么?傅贤弟曾结交过不少朋友,其中就有禹州那边的望族,以他们之间的交情,他想看个藏书孤本自是易事,君子之间,不必计较太多。”


    “而且,他让人送去书斋的那两个孤本,是他偶然所得,后来因家中变故,不幸遗失,幸好他过目不忘,将之默下来……”


    姚老夫人听到这里,真要被逗笑了。


    什么偶然所得,只怕那是宫中藏书罢?也不知道宫里的那位圣人若是知道这事,会不会也被气笑。


    大抵是会吧。


    姚老夫人实在不想看汪举人那一脸的蠢相,最后让他赶紧走。


    她去陪妹妹坐了会儿,没在这边待太久,很快离开了。


    回到别院,姚老夫人将室内的下人都摒退,只留下心腹鲁嬷嬷。


    鲁嬷嬷在她身边伺候了一辈子,两人虽为主仆,实则情同姐妹,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见老夫人神色凝重,鲁嬷嬷问道:“老夫人,您这是怎么了?可是汪家那边有什么事?”


    她今天没跟老夫人去汪家,还以为汪家出什么事。


    还是汪老夫人身体又不好了?


    姚老夫人叹了一声,说道:“嬷嬷,我先前在汪家看到傅家的那位世子了。”


    “什么?”鲁嬷嬷大吃一惊,“您说有是镇国公府的那位傅世子?他、他不是在四年前死了吗?”


    听到“傅世子”这称呼,她只能想到一人。


    便是镇国公府的世子。


    姚老夫人冷笑一声,“怎么可能死?除非圣人真的狠心不欲让他活,否则他必然不会死,传出他死讯的,只怕是不安好心,或者是他自己有意为之。”


    她的神色凝重,没想到传闻中已经死的人,居然出现在这里。


    一个南地偏远的县城,甚至此地离镇南军的驻地如此近,让她不禁怀疑,这傅世子是不是欲与镇南军勾结……


    或许也不可能,宣老将军不会置宣家于危险之中,定然不会冒着生命危险与他联合,除非傅家真的决定反了。


    鲁嬷嬷犹豫地说:“或许圣人还是念着长公主的,到底是兄妹一场,哪里舍得真的对亲外甥动手。”


    傅闻宵的母亲是当朝尊贵的长公主,与圣人的感情素来好,圣人以前也极为疼爱这外甥的。


    姚老夫人不语,回想四年前京中的风云,心情十分沉重。


    好半晌,她再次叹气:“我现在倒是希望老太爷赶紧退下来,以后还不知道会如何。”


    若不是亲眼看到那位傅世子,她也和很多人一样,以为他已经死了,还觉得挺可惜的,这位傅世子确实是个极为优秀的人,比那些皇子都要优秀。


    他既然没死,那四年前的事……


    鲁嬷嬷闻言也有些忧心,只能安慰道:“老太爷素来是个谨慎的,又深得圣人信重,想必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姚老夫人道:“希望如此罢。”


    **


    离开汪家后,郁离问道:“宵哥儿,怎么样?汪举人答应帮忙吗?”


    傅闻宵面上露出笑容,“答应了。”


    想到刚才汪举人那热情的模样,郁离觉得他会答应挺正常的,又问道:“他有提什么要求吗?”


    “有。”


    “是什么?”她好奇地问。


    傅闻宵笑道:“他让我给他一幅墨宝。”


    一幅墨宝?


    就是给汪举人写一幅字的意思?这么简单的吗?


    郁离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小瞧这个世界的人对书画的痴迷,字写得好看的人,确实很受欢迎啊。


    听到她的感慨,傅闻宵有些忍俊不禁。


    也只有她会这么认为,如果没有名气,就算字写得好看,也不一定能办到一些事。


    在此之前,人还是要先扬个名,才能恰逢其会地寻到机会。


    郁离听他这么说,双眼圆瞪,“这么复杂的吗?”


    “是啊!”傅闻宵一脸严肃地点头,只是双眼露出的笑意让人知道,他其实一点也不严肃。


    这时,她又问:“那你当初让我拿你的手抄孤本去书斋,也是为了扬名?”


    傅闻宵:“……那倒不是。”


    纯粹只是因为家里快要没钱,他身体又不好,这是当时来钱最快的方式罢了。


    郁离哦一声,原来只是纯粹为赚钱啊。


    却没想到名声打出去,那就好好地利用“松鹤先生”的名声,不用白不用,反正都是他嘛。


    她自以为理解,问道:“是这样吗?”


    “对!”他笑着点头,同时附上一句,“离娘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