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美人和杀猪刀雾矢翊
105 第 105 章(第3页)
郁离有些呆,原本以为傅闻宵是来与那些互结保单的读书人见个面,然后一起去县城报名就可以离开,没想到汪举人这般热情。
傅闻宵倒是接受良好,温声道:“那就打扰了。”
“不打扰,傅贤弟和弟妹能来,是我们的荣幸。”汪举人高兴地说。
汪夫人安排人去厨房那边知会一声,笑着附和道:“是的,我们都盼着你们来呢。”
莫说丈夫对傅闻宵的推崇,便是郁离是姚老夫人的救命恩人这事,就足够他们汪家都要感谢她。
要不是看出郁离的性格不爱占人便宜,其实还想给她准备丰厚的谢礼。
两人被迎去花厅喝茶聊天。
又吃到好吃的点心,郁离很高兴,连说话都随意几分,人家问她什么,她就老老实实地回答。
当然也因为她并不觉得那些有什么不能说的。
汪家并未特地去查傅闻宵两人的事,姚老夫人当日说过不准他们去查,以免得罪人。
是以他们对傅闻宵夫妻俩的事知道的内并不多,能知道的都是表面的。
这会儿聊天,汪夫人便特地问了问。
等听说郁离在县城找了份活计赚钱养家时,汪夫人忍不住瞅了瞅她的脸。
毫无疑问,她长得很好看,看着不像是为生活奔波之人,难不成她是去体验生活的?
汪夫人这么想着时,得知她前阵子县城里买了房,准备天气暖和时就搬到县城来住,忙问买的是什么地方的房子。
“是疏影巷。”郁离说道。
闻言,汪举人夫君俩马上就知道是哪里,不禁笑起来。
这疏影巷是读书人聚集的地方,“疏影”是梅花的别称,给巷子取这这样的名字,可见这巷子代表的意义。
汪夫人笑道:“疏影巷离这边并不远呢,日后你们若是搬过来,我们便可以多走动。”
汪举人也说:“日后我想找傅贤弟探讨书法也方便。”
午膳很快就准备好,四人移坐到另一处厅堂。
桌上的菜品很丰富,可以看出做得很讲究精致,等吃到嘴里发现,郁离发现,居然比福来酒楼和知味斋的大厨做得都要好吃。
汪夫人看出她的喜欢,笑道:“这厨子是从府城那边请过来的,手艺确实很好,弟妹若是喜欢,日后再过来便是。”
郁离不好意思,嘴里客气地道:“若是有空的话。”
吃过饭,汪举人请的人也到了。
汪举人和傅闻宵一起去见他们,郁离则是由汪夫人陪着去逛院子,然后又去暖阁喝茶吃点心。
发现她居然还能吃得下点心时,汪夫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刚才那顿饭,她特地吩咐厨房那边多做一些,都吃光了。
郁离有些不好意思,“夫人,我力气大,吃得多。”
汪夫人笑道:“能吃是福,弟妹看着实在瘦了些,应该多吃点。”
这话郁离爱听,点头道:“确实,我也觉得我瘦了点,一直努力在吃,希望哪天能胖一些。”
汪夫人掩嘴笑起来,以为她是在说笑。
她虽然瘦,但并不是那种瘦骨如柴,而是一种纤柔的瘦,格外好看。
若不是知道她力气大,救过姚老夫人,只怕看到她时,对她第一眼的印象便是一个极为柔弱的女子,貌美又柔弱,很容易引来一些居心叵测之徒。
幸好,她力气大,应该无人能欺她。
正说着话,有丫鬟过来禀报道,说汪举人亲自陪同傅闻宵去县衙那边报名去了。
汪夫人:“……”他去凑什么热闹?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郁离,“不好意思啊,我家夫君这人比较……”她都不好意思为汪举人分辩什么。
郁离表示不在意,说道:“没事,我在这里等他们回来便是。”
她真没觉得有什么。
汪夫人过意不去,知道她喜欢家里厨子做的点心,便吩咐厨房那边多做一些。
却不想厨房那边会错意,以为夫人是想在客人面前考验他们,于是汪家的厨子使出浑身懈数,一道又一道的点心端上来。
郁离大开眼界。
这点心做得又好吃又好看,有些看着像花儿一样,差点就分不出真假。
远远看着,还以为端着几朵花过来给她吃呢。
郁离觉得今天来汪家这一趟很值得。
汪夫人也意识到郁离的食量比想像中要大,有些愣愣的,暗忖怪不得这姑娘力气那么大呢,吃得这么多,力气大是正常的。
她很快便淡定了,姑娘家力气大点也是好事。
等汪举人和傅闻宵他们回来,郁离已经将汪家厨子做的所有点心都尝过一遍,心情看起来很好。
离开汪家时,她还对汪夫人说:“苏姐姐,下次我再来看你。”
不过是一顿点心的时间,两人的称呼都变了,一个叫“离娘”,一个叫“苏姐姐”,汪夫人姓苏。
汪举人见妻子和郁离交好,很是开心,热情地将他们送出门,一个劲地说:“贤弟、弟妹,下次有空再来呀。”
郁离耿直地道:“嗯,我会来看苏姐姐的。”
汪夫人用帕子掩着嘴直笑。
两人离开汪家后,傅闻宵见她手里还拎着一个食盒,是汪夫人让人给她准备的点心,不由笑道:“离娘和汪夫人是交上朋友了吗?”
郁离嗯一声,“苏姐姐人很好。”
傅闻宵很高兴,“看来以后可以多来汪家走动。”
时间还早,郁离问道:“你要不要去疏影巷那边看看?”
傅闻宵见她兴致勃勃的,显然这段时间忙着房子的事,让她体会到买房的快乐,这会儿倒是对这房子上心起来,想让他也去看看。
他自然笑着答应。
两人来到疏影巷,郁离掏出钥匙开门进去。
这房子是两进的,在傅闻宵看来,空间实在太过狭窄,比他们在青石村的家还要小。不过这是县城的房子,疏影巷这边寸金寸土,三百两买下来已经算是便宜。
房子收拾得很干净,该修补的地方都修补过,看着很新。
傅闻宵看向后院,空间小,是以这房间其实也不算多,东西厢房和厅堂,还有左右两边是灶房和柴房等就占据了。
突然想到什么,他觉得这房子挺好的,小也有小的好处。
?
作者有话说:
傅闻宵倒是接受良好,温声道:“那就打扰了。”
“不打扰,傅贤弟和弟妹能来,是我们的荣幸。”汪举人高兴地说。
汪夫人安排人去厨房那边知会一声,笑着附和道:“是的,我们都盼着你们来呢。”
莫说丈夫对傅闻宵的推崇,便是郁离是姚老夫人的救命恩人这事,就足够他们汪家都要感谢她。
要不是看出郁离的性格不爱占人便宜,其实还想给她准备丰厚的谢礼。
两人被迎去花厅喝茶聊天。
又吃到好吃的点心,郁离很高兴,连说话都随意几分,人家问她什么,她就老老实实地回答。
当然也因为她并不觉得那些有什么不能说的。
汪家并未特地去查傅闻宵两人的事,姚老夫人当日说过不准他们去查,以免得罪人。
是以他们对傅闻宵夫妻俩的事知道的内并不多,能知道的都是表面的。
这会儿聊天,汪夫人便特地问了问。
等听说郁离在县城找了份活计赚钱养家时,汪夫人忍不住瞅了瞅她的脸。
毫无疑问,她长得很好看,看着不像是为生活奔波之人,难不成她是去体验生活的?
汪夫人这么想着时,得知她前阵子县城里买了房,准备天气暖和时就搬到县城来住,忙问买的是什么地方的房子。
“是疏影巷。”郁离说道。
闻言,汪举人夫君俩马上就知道是哪里,不禁笑起来。
这疏影巷是读书人聚集的地方,“疏影”是梅花的别称,给巷子取这这样的名字,可见这巷子代表的意义。
汪夫人笑道:“疏影巷离这边并不远呢,日后你们若是搬过来,我们便可以多走动。”
汪举人也说:“日后我想找傅贤弟探讨书法也方便。”
午膳很快就准备好,四人移坐到另一处厅堂。
桌上的菜品很丰富,可以看出做得很讲究精致,等吃到嘴里发现,郁离发现,居然比福来酒楼和知味斋的大厨做得都要好吃。
汪夫人看出她的喜欢,笑道:“这厨子是从府城那边请过来的,手艺确实很好,弟妹若是喜欢,日后再过来便是。”
郁离不好意思,嘴里客气地道:“若是有空的话。”
吃过饭,汪举人请的人也到了。
汪举人和傅闻宵一起去见他们,郁离则是由汪夫人陪着去逛院子,然后又去暖阁喝茶吃点心。
发现她居然还能吃得下点心时,汪夫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刚才那顿饭,她特地吩咐厨房那边多做一些,都吃光了。
郁离有些不好意思,“夫人,我力气大,吃得多。”
汪夫人笑道:“能吃是福,弟妹看着实在瘦了些,应该多吃点。”
这话郁离爱听,点头道:“确实,我也觉得我瘦了点,一直努力在吃,希望哪天能胖一些。”
汪夫人掩嘴笑起来,以为她是在说笑。
她虽然瘦,但并不是那种瘦骨如柴,而是一种纤柔的瘦,格外好看。
若不是知道她力气大,救过姚老夫人,只怕看到她时,对她第一眼的印象便是一个极为柔弱的女子,貌美又柔弱,很容易引来一些居心叵测之徒。
幸好,她力气大,应该无人能欺她。
正说着话,有丫鬟过来禀报道,说汪举人亲自陪同傅闻宵去县衙那边报名去了。
汪夫人:“……”他去凑什么热闹?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郁离,“不好意思啊,我家夫君这人比较……”她都不好意思为汪举人分辩什么。
郁离表示不在意,说道:“没事,我在这里等他们回来便是。”
她真没觉得有什么。
汪夫人过意不去,知道她喜欢家里厨子做的点心,便吩咐厨房那边多做一些。
却不想厨房那边会错意,以为夫人是想在客人面前考验他们,于是汪家的厨子使出浑身懈数,一道又一道的点心端上来。
郁离大开眼界。
这点心做得又好吃又好看,有些看着像花儿一样,差点就分不出真假。
远远看着,还以为端着几朵花过来给她吃呢。
郁离觉得今天来汪家这一趟很值得。
汪夫人也意识到郁离的食量比想像中要大,有些愣愣的,暗忖怪不得这姑娘力气那么大呢,吃得这么多,力气大是正常的。
她很快便淡定了,姑娘家力气大点也是好事。
等汪举人和傅闻宵他们回来,郁离已经将汪家厨子做的所有点心都尝过一遍,心情看起来很好。
离开汪家时,她还对汪夫人说:“苏姐姐,下次我再来看你。”
不过是一顿点心的时间,两人的称呼都变了,一个叫“离娘”,一个叫“苏姐姐”,汪夫人姓苏。
汪举人见妻子和郁离交好,很是开心,热情地将他们送出门,一个劲地说:“贤弟、弟妹,下次有空再来呀。”
郁离耿直地道:“嗯,我会来看苏姐姐的。”
汪夫人用帕子掩着嘴直笑。
两人离开汪家后,傅闻宵见她手里还拎着一个食盒,是汪夫人让人给她准备的点心,不由笑道:“离娘和汪夫人是交上朋友了吗?”
郁离嗯一声,“苏姐姐人很好。”
傅闻宵很高兴,“看来以后可以多来汪家走动。”
时间还早,郁离问道:“你要不要去疏影巷那边看看?”
傅闻宵见她兴致勃勃的,显然这段时间忙着房子的事,让她体会到买房的快乐,这会儿倒是对这房子上心起来,想让他也去看看。
他自然笑着答应。
两人来到疏影巷,郁离掏出钥匙开门进去。
这房子是两进的,在傅闻宵看来,空间实在太过狭窄,比他们在青石村的家还要小。不过这是县城的房子,疏影巷这边寸金寸土,三百两买下来已经算是便宜。
房子收拾得很干净,该修补的地方都修补过,看着很新。
傅闻宵看向后院,空间小,是以这房间其实也不算多,东西厢房和厅堂,还有左右两边是灶房和柴房等就占据了。
突然想到什么,他觉得这房子挺好的,小也有小的好处。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