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第 114 章(第2页)

    屠老大也说:“宣少爷说得对,这钱离娘你就自己收着吧。”


    郁离看了看他们,见他们不收,便也没坚持。


    等回到后院,看到那些姑娘,她拿出三百两交给山娘,说道:“山娘,这钱你们收着,你们拿去安置。”


    山娘有些愣,下意识推回去,“不用……”


    “收着吧。”郁离不容拒绝,“等你们养好伤后,不管你们回家还是留下,都需要用到钱的时候。”


    手里有钱,做事才不慌。


    遇到这些事不是她们的错,郁离给她们钱安置,也是希望她们手里有些银钱傍身,有底气一些。


    虽然她不说,但不代表她不知道这个世界对女子的诸多束缚。


    特别是经历这种事的女子,在世人眼里,她们名声受损,甚至有些人觉得她们死了比活着好,就怕有些迂腐之人为了所谓的名声逼她们去死。


    在郁离眼里,生死之外无大事,人命是最宝贵的,她不想让她们遇到那些事,总要给她们留条后路,钱便是给她们留的后路。


    山娘怔怔地看着她,最终将这钱收下了。


    “谢谢……”她哽咽地说,“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报答您……”


    郁离拍拍她的肩膀,说道:“不用谢,你们好好活着,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山娘说不出话来。


    其他姑娘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她,眼里有泪光闪动。


    她们经历了那些不堪的事,在世人眼里,已是残花败柳,活着就是耻辱。


    可是现在有人对她们说,她们活着对她而言,就是最好的报答,她不需要她们感激,只要她们好好地活着。


    接着郁离告诉她们,后天她就准备离开了。


    “您……要去何处?”山娘迟疑地问。


    郁离笑道:“我是山平县那边的,家里还有人等我,出来有好几天,得回去了,不然他们会担心。”


    山娘心里生出些许不舍,但也明白她总要回家的,不可能一直陪着她们。


    其他姑娘走进来,一个个沉默地朝郁离行礼。


    她们不知道怎么报答她、感谢她,现在的她们一无所有,说报答什么的都是空谈。只能如她说的那样,她们努力地活下去,努力地练好她教她们的体术,希望将来能帮得上她。


    **


    宣怀卿他们很快就知道,郁离将赏银中的三百两给了那些姑娘。


    他怔然许久,转头对屠老大说:“屠叔,沈嘉学这赏银是不是还给少了?下次要是有这种事,得让他们再多给些赏银。”


    屠老大笑道:“宜少爷说得是!不过这赏银是沈县令自己掏腰包的,可不是走官府的公账,一般剿匪的赏银可没这么多。”


    除非是朝廷那边下令大军去剿匪,届时剿匪所得的财物,会心照不宣地拿出一部分赏赐下头的将士。


    这次燕子山匪寨里的东西不少,但因为涉及到银矿的事,里头抄出来的财物都要封箱装好,送去府城那边,由府尊过目。


    想从里头昧下些东西是不可能的。


    宣怀卿想想觉得也对,不禁叹气。


    他突然觉得自己叫郁离来剿匪,说好的五百两,最后她只拿到两百两,莫名地有些愧疚。


    若他补上三百两给她,感觉她可能不会收,反而会弄得尴尬。


    沈县令特地腾出空来找宣怀卿,听到这话,插嘴道:“这位郁姑娘倒是个极有原则的。”然后又问,“宣小将军,你是从哪里找来这样的能人异士?感觉她比京城里的那位国师靠谱多了。”


    听说当年国师也是一位能人异士,被圣人请出山,然后就封为国师。


    他们这些年轻人对国师没啥感觉,这些年,国师深居简出,说要给圣人炼仙丹,也不知道有没有真的练出来。


    宣怀卿嗤笑一声,“国师?他哪能和郁姑娘比。”


    这话听着就大逆不道,对国师没有丝毫的敬重,反而颇为鄙夷。


    沈县令忙道:“我的小将军,这话你可别在外头说啊!”他小声地说,“你十岁后就离开京城,可不知道国师厉害着,虽然他很少露面,但若是他对哪位皇子表现出些许亲睐,那可不得了……”


    想到什么,他微微眯起眼,“你还记得镇国公府的傅世子吗?那傅逍何等惊才绝艳之人,最后还不是……”


    宣怀卿脸色蓦地有些阴沉,然后深吸口气,“我都远在南地,还怕他听到不成?要是国师真有如此通天彻地本事,能听到远在南地的我的话,那我无话可说。”


    沈县令脸上的神色也淡了几分,不禁叹气。


    只要有心人之人,都能察觉到现在京城的局势很不好,自从四年前,镇国公世子传出死讯后,好像很多事都变了。


    他会来余庆县当这县令,也是家人特地送过来的。


    不管如何,南地远离京城,就算京城有什么动荡,也影响不到这边。


    **


    回去的前一天,郁离特地去逛了逛余庆县,准备买些东西回去。


    难得来这里,肯定要好好地吃一吃,逛一逛,看一看的。


    花了大半天,郁离就将余庆县逛完。


    她发现,余庆县比山平县要小,连码头都破破烂烂的,没有多少商船货船来这边,怪不得沈县令想要重建码头,引一些商船货船过来,发展余庆县的经济呢。


    倒是余庆县有些特产不错,例如县城里做的一种米饼就挺好吃的,将米磨成粉浆,然后做成饼子。这饼子可以烤,可以煎煮,还可以切成丝或块,做成汤粉什么的,加淋上浇头,格外好吃。


    郁离没忍住,一口气买了一大袋店里做好的米饼回去。


    这些米饼烘烤得干干的,硬硬的,可以放上两个月都不会坏,想吃就拿去泡软了,煎煮油炸都行。


    得知郁离就要离开,沈县令让妻子给郁离下贴子,请她去作客。


    郁离对这种宴会不太感兴趣,不过看在沈县令那五百两的赏银份上,便去了一趟。


    宣怀卿得知后,也跟着一起过来。


    沈县令的妻子是京城人士,是伯府的千金。


    她和丈夫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夫妻俩的感情极好,并不想和丈夫分开,便随丈夫来南地上任。


    这一路上,她吃过不少苦头,看到不少受苦的百姓,原本还有些千金贵女的脾气,现在倒是变得稳重不少。


    会宴请郁离,还是她从丈夫那里听说郁离所做的事,让她不禁有些好奇。


    只是她没想到,不仅郁离来了,连宣小将军都来了。


    看宣小将军的样子,不知情的,还以为是怕自己这县令夫人要对剿匪的义士做什么,特地过来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