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美人和杀猪刀雾矢翊
168 第 168 章(第2页)
郁离每天吃着不重样的美食,觉得这趟旅行真的很不错。
等船抵达山平县时,她仍是意犹未尽,甚至觉得这趟旅行挺短暂的,让她颇为遗憾。
傅闻宵有些好笑,“你若喜欢,下次我们去京城时,再乘这艘船过去。”
“好啊,那就说定啦。”郁离高兴地说。
只要船上还有这么多的吃食,她觉得在船上飘一整年也没事。
回到山平县,天色已经暗下来。
他们带的行李不少,有在北地买的,也有在青江省那边买的,船员帮他们将行李送下来,郁离让他们先送去东街的店铺,只拿了两人的行李,以及给家里人买的东西。
船上的管事过来问:“郎君,夫人,可要坐车回去?”
“不用,我们走回去就行。”郁离摆手,这么点路,又不用拿多少东西,走回去就行了。
感谢船上管事这些天的照顾,郁离和傅闻宵一起回了疏影巷。
郁离照例翻墙进去,从里头将门打开,然后朝内院那边欢快地叫道:“娘,我们回来啦!”
听到声音的周氏和两个孩子从内院走出来。
看到两人,他们都惊喜不已。
郁离先是给婆婆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又和两个孩子贴贴,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明媚灿烂。
傅闻宵提着行李走在后头,目光落到她脸上。
看到她脸上开怀的笑,心头发软。
安静的傅家因为两人的归来热闹起来。
周氏忙去灶房要给他们做饭,郁离道:“娘,不用做太多,我们在船上有吃过晚饭的。”
这次他们乘坐的客船是傅家安排的,船上一切都为他们服务,下船前,他们还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
周氏应一声,不过仍是做了不少吃食端出来。
在当娘的心里,孩子好不容易回来,满腔的疼爱都付诸在食物上,恨不得将他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郁离和傅闻宵先去洗漱,然后坐下来吃饭。
面对周氏的一腔疼爱,郁离自然不会辜负,暗暗给傅闻宵输点异能,然后胃口大开地吃起来。
周氏和两个孩子坐下来陪他们说话。
“宵哥儿,离娘,这一趟还顺利吧?”周氏询问道,“烈哥儿已经回到北疆了?”
看两个孩子平平安安地回来,她便知道傅烈云那里应该也是没什么事的。
傅闻宵并不饿,喝了点鸡汤,将他们这次北上的事简单地说了下。
等他说完,郁离也说:“娘,北地那边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可惜时间不够,下个月宵哥儿就要去参加乡试,我们得赶回来。”
他们是算着时间回来的,不然会错过乡试报名。
周氏笑道:“没事,日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去的。”
“娘说得对。”郁离点头,露出笑容,“我也是这么想的。”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以后总有机会去北地、去北疆,想去哪里玩都行。
吃过饭,一家人又说了会儿话,眼看时间不早,便各自去歇息。
翌日早饭时,周氏想起什么,说道:“宵哥儿,你不在时,汪举人找了你好几次,好像有什么事。”
傅闻宵表示知道了。
吃过早饭,傅闻宵去汪家,郁离则去东街那边的店铺。
店里仍是没什么变化,倒是那些店员看着更伶俐,显然被傅闻宵派过来的人手调、教得很好。
看到她,店员们纷纷道:“傅娘子,你回来啦。”
郁离和她们打了声招呼,问道:“金娘她们呢?”
“郁掌柜去省城那边开店,说要过段日子才会回来。”
然后又告诉她,上个月,郁银在城西那边开了一家绣坊,最近她都在绣坊那边忙活,郁珠也在那里帮她。
郁离有些惊讶,没想到郁银的绣坊这么快就开起来。
问清楚地址,她拿了些昨晚船员帮忙送到店里的东西,朝城西而去。
来到城西那边,郁离很快就找到一家叫“银珠绣坊”的店铺。
店铺不大,和锦华秀坊自然不能比,不过店里的绣品倒是不少,还有成衣,郁离一看就知道这是省城那边的成衣款式,应该是郁金的船从省城带过来,放到这里卖的。
东街那边的店铺,现在主要做的是胭脂水粉和香膏的生意,其他的货物不再摆在那里。
郁银和郁珠都在店里。
姐妹俩正在整理货架上的绣品,见郁离来了,惊喜不已,扑过来抱住她。
“大姐,你回来啦!”
“大姐,我好想你啊!”
两个妹妹一左一右地抱着郁离贴贴,欢喜得不行,两个月没见大姐,她们真的很想她。
郁离伸手搂着两人,笑着拍拍她们。
郁离在店里的一张绣墩坐下,喝着妹妹们端来的茶和点心,好奇地问:“阿银,店名怎么是银珠绣坊?”
郁银抿嘴笑道:“因为这是我和小妹一起开的店。”
郁珠咧嘴笑,“三姐要培养绣娘,做绣活,我帮三姐打理店铺,这样三姐能腾出手来做绣活。”
比起打理店铺,郁银更喜欢做绣活,她的性子并不适合做生意,会开绣坊,也是为了那些绣娘。
店里的绣娘都是她教出来的,有村里的姑娘,也有县城里一些穷苦人家的姑娘,将她们招揽到店里,教她们做绣活,她们做好的绣活就放到店里来卖,如此不怕再被人压价。
等船抵达山平县时,她仍是意犹未尽,甚至觉得这趟旅行挺短暂的,让她颇为遗憾。
傅闻宵有些好笑,“你若喜欢,下次我们去京城时,再乘这艘船过去。”
“好啊,那就说定啦。”郁离高兴地说。
只要船上还有这么多的吃食,她觉得在船上飘一整年也没事。
回到山平县,天色已经暗下来。
他们带的行李不少,有在北地买的,也有在青江省那边买的,船员帮他们将行李送下来,郁离让他们先送去东街的店铺,只拿了两人的行李,以及给家里人买的东西。
船上的管事过来问:“郎君,夫人,可要坐车回去?”
“不用,我们走回去就行。”郁离摆手,这么点路,又不用拿多少东西,走回去就行了。
感谢船上管事这些天的照顾,郁离和傅闻宵一起回了疏影巷。
郁离照例翻墙进去,从里头将门打开,然后朝内院那边欢快地叫道:“娘,我们回来啦!”
听到声音的周氏和两个孩子从内院走出来。
看到两人,他们都惊喜不已。
郁离先是给婆婆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又和两个孩子贴贴,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明媚灿烂。
傅闻宵提着行李走在后头,目光落到她脸上。
看到她脸上开怀的笑,心头发软。
安静的傅家因为两人的归来热闹起来。
周氏忙去灶房要给他们做饭,郁离道:“娘,不用做太多,我们在船上有吃过晚饭的。”
这次他们乘坐的客船是傅家安排的,船上一切都为他们服务,下船前,他们还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
周氏应一声,不过仍是做了不少吃食端出来。
在当娘的心里,孩子好不容易回来,满腔的疼爱都付诸在食物上,恨不得将他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郁离和傅闻宵先去洗漱,然后坐下来吃饭。
面对周氏的一腔疼爱,郁离自然不会辜负,暗暗给傅闻宵输点异能,然后胃口大开地吃起来。
周氏和两个孩子坐下来陪他们说话。
“宵哥儿,离娘,这一趟还顺利吧?”周氏询问道,“烈哥儿已经回到北疆了?”
看两个孩子平平安安地回来,她便知道傅烈云那里应该也是没什么事的。
傅闻宵并不饿,喝了点鸡汤,将他们这次北上的事简单地说了下。
等他说完,郁离也说:“娘,北地那边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可惜时间不够,下个月宵哥儿就要去参加乡试,我们得赶回来。”
他们是算着时间回来的,不然会错过乡试报名。
周氏笑道:“没事,日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去的。”
“娘说得对。”郁离点头,露出笑容,“我也是这么想的。”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以后总有机会去北地、去北疆,想去哪里玩都行。
吃过饭,一家人又说了会儿话,眼看时间不早,便各自去歇息。
翌日早饭时,周氏想起什么,说道:“宵哥儿,你不在时,汪举人找了你好几次,好像有什么事。”
傅闻宵表示知道了。
吃过早饭,傅闻宵去汪家,郁离则去东街那边的店铺。
店里仍是没什么变化,倒是那些店员看着更伶俐,显然被傅闻宵派过来的人手调、教得很好。
看到她,店员们纷纷道:“傅娘子,你回来啦。”
郁离和她们打了声招呼,问道:“金娘她们呢?”
“郁掌柜去省城那边开店,说要过段日子才会回来。”
然后又告诉她,上个月,郁银在城西那边开了一家绣坊,最近她都在绣坊那边忙活,郁珠也在那里帮她。
郁离有些惊讶,没想到郁银的绣坊这么快就开起来。
问清楚地址,她拿了些昨晚船员帮忙送到店里的东西,朝城西而去。
来到城西那边,郁离很快就找到一家叫“银珠绣坊”的店铺。
店铺不大,和锦华秀坊自然不能比,不过店里的绣品倒是不少,还有成衣,郁离一看就知道这是省城那边的成衣款式,应该是郁金的船从省城带过来,放到这里卖的。
东街那边的店铺,现在主要做的是胭脂水粉和香膏的生意,其他的货物不再摆在那里。
郁银和郁珠都在店里。
姐妹俩正在整理货架上的绣品,见郁离来了,惊喜不已,扑过来抱住她。
“大姐,你回来啦!”
“大姐,我好想你啊!”
两个妹妹一左一右地抱着郁离贴贴,欢喜得不行,两个月没见大姐,她们真的很想她。
郁离伸手搂着两人,笑着拍拍她们。
郁离在店里的一张绣墩坐下,喝着妹妹们端来的茶和点心,好奇地问:“阿银,店名怎么是银珠绣坊?”
郁银抿嘴笑道:“因为这是我和小妹一起开的店。”
郁珠咧嘴笑,“三姐要培养绣娘,做绣活,我帮三姐打理店铺,这样三姐能腾出手来做绣活。”
比起打理店铺,郁银更喜欢做绣活,她的性子并不适合做生意,会开绣坊,也是为了那些绣娘。
店里的绣娘都是她教出来的,有村里的姑娘,也有县城里一些穷苦人家的姑娘,将她们招揽到店里,教她们做绣活,她们做好的绣活就放到店里来卖,如此不怕再被人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