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皇帝的疑心(第二更)(第2页)
晋王有些不明白因何如此,太子,你来帮晋王解释一下。”
“喏!”李承乾拱手,然后看向李治,略微沉吟,他才开口说道:“争水之事,多因灌溉不足。若是上下游,利上不利下;若是一条河左右,利多不利少;若是河水严重不足,只够一方,那么完全浇灌一方,完全不管另一方。”
“那样岂非不公平”
“地方官有地方官的立场,赋税人口道德,各有所责,所以,哪方田地能够最大程度的产出赋税,就以那方为主。”李承乾笑笑,说道:“若是水足够两方所用,但一方要霸占,那么就要打击霸占之人,让两方同时灌溉。”
“若是都不够呢”李治紧跟着追问。
“那是天灾,争也没有意义。”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对于地方官而言,当一方土地没有足够灌溉、无法产出的时候,他就必须想办法让那方土地上的百姓活下来,这才是地方官之责,反之,就是失职,该杀。”
李治挑了挑眉,他下意识的看向皇帝。
李世民笑笑,说道:“若是遇到天灾,朝廷就应当知晓,然后安排赈灾,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贪财和压榨。贪墨赈灾粮,压榨不够产出的百姓,乃至于逼民造反,这种官就该杀了。”
“是!”李治立刻躬身。
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一种感觉,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帝,这里面似乎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说出来。
“好了,稚奴,你回去吧,这种地方治理的奏本你要多看,日后到了地方,便是有样学样,也不至于做的太差。”李世民对着李治摆摆手,李治立刻拱手道:“儿臣告退。”
“嗯!”
……
御乘在无数卫士的护卫下,沿着官道而行。
皇帝走到了窗前,看向西方连绵不绝的山脉,感慨的说道:“山那边就是并州了,茫茫太行,分化南北,并州虽然是丰茂之地,但是与河北相比就相差太多了。”李承乾站在皇帝身后,神色平静。
皇帝的声音突然在前方响起:“承乾!”
“儿臣在!”李承乾肃然拱手。
皇帝淡淡的笑笑,问道:“恒山郡距离这里不远,你还有印象吗”
“儿臣从来未曾去过恒山郡,没有什么印象,当年儿臣为恒山郡王的时候,年纪太小,最多也只有表兄可能有过来往,后来表兄过世,儿臣就再没有接触了。”李承乾神色不由得有些感慨。
他在做太子之前,是为恒山郡王。
恒山郡,不是并州恒山,而是河北的常山郡。
常山实际上就是恒山,古恒山。
前汉时,因为避文帝刘恒讳,故而改恒山为常山。
北岳恒山,一直都是常山郡的大茂山,山上还有北岳神庙,受历代供奉。
至于说并州的恒山,那实际上叫太恒山。
李承乾为恒山郡王时,不过武德三年,那个时候,河北还在窦建德的手里。
后来他改封为中山郡王,实际上都在常山这一片地方。
“刚才崔行功和你说了不少河北的事情吧。”李世民转过身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认真点头,说道:“是的,父皇,河北百姓生存艰难,崔行功心忧此事,所以希望儿臣将来能够解决。”
李世民看着他,淡淡的问道:“你觉得呢”
“儿臣觉得不能轻易行事。”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府兵之事关乎严重,稍有变动便是天大的事情,尤其河北之事复杂的连儿臣都难以想象,所以儿臣觉得还是缓一缓,便如父皇所言交通革新之事,儿臣计划用三十年时间来改变河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