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推背图》的真相,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第一更)(第3页)
这种人,能力便连李淳风也不如了。
当然,还有便是后世人续写的几十份的推背图,但是最后流传下来的,只有与历史相合的那一份。
至于其他与历史不相合的,已经全部都被摧毁了。
这就是后世人看到的《推背图》。
……
御辇在大明宫太液池以东落下了下来。
李承乾从御辇上走下,回看整个太液池。
相比于远处的漕渠,整个太液池要高了许多。
至于怎么会高出来,漕渠边缘,乃至于整个太液池四周的几十架提水的风车,便是原因。
前方是左根台殿,站在殿门口,隐约能够里面传来一阵打铁的声音。
李承乾平静的步入殿中,将作少将杨务廉快步的走了出来,拱手道:“参见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一边在杨务廉的引领下进入后院,一边问道:“如今这里,情形如何”
“冬日里水少些,但是风大了许多,我们便利用风车转动,带动机械运转,打造盔甲,刀槊和弩弓。”杨务廉说着,已经和李承乾一起在后院门口停步下来。
面前都后院,被深深的挖下去了一层。
风车,水车,滑轮,重锤,火炉,锤台,还有绞台,等等设备,以及二十多名工匠,此刻正在不停的捶打军械。
一旁的桌案上,放在密密麻麻的兵刃半成品。
在更后院的里面,是轻微的密密麻麻的不停的捶打声。
李承乾知道那是什么。
不管是风车,还是水车,所带动的自然捶打力,很难在细节部分做多少雕琢。
所以剩下的便更多的工匠在做细节。
“到了明年夏日,风小水大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主力用风车。”杨务廉拱手,说道:“若是风小水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人工,也可以如同外面的那样,将水太太液池储存起来,关键时候,释放压力。”
“这里,一个月能打多少弩弓和弩箭”李承乾目光盯向杨务廉。
“回陛下,弩弓,若是一切顺利,一个月能做两千架,弩箭容易,一个月上万支,从今年七月到明年二月,能做弩弓一万两千架,弩箭七万余支。”稍微停顿,杨务廉继续说道:“这还是仅是这里,将作监其他工坊打造的虽然少了些,但加来也有几万架……”
“好了。”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这里做的,隐秘的送往兰州,其他地方的,除了常规补充,更多的还是要送到辽东。”
“是!”杨务廉点头,他知道,皇帝是在对吐蕃进行战争欺诈。
如果松赞真的在明年杀入到吐谷浑,那么他完了。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李承乾继续问道。
“有!”杨务廉拱手,说道:“弓弦不够,毕竟,弩弓的弓弦虽然比长弓所用要短,但我们制的多,眼下还能供应,但两三个月之后,恐怕弓弦,可能就会不足了。”
“有多少先用多少吧。”李承乾想了想,说道:“年底父皇封禅,诸番进贡,应该能够有不少的。”
“是!”杨务廉神色轻松下来,一切只要支撑到明年二月就好。
“该歇的时候,让大家都歇歇,另外,赏银要足额的发下去。”李承乾笑笑,说道:“若是松赞真的携数万大军而来,那么少不了就是一场大胜,到时,诸人都有功勋。”
“还是陛下设计巧妙。”杨务廉神色认真的拱手。
李承乾笑着摆手,说道:“这便要看吐蕃人那边,入不入朕的套了”
“必然会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