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李义府,用出些手段来,让朕高兴高兴(第一更)(第3页)

李承乾点点头,南北朝乱世,文人也只能在文词之中,追究美好了,所以辞藻华丽。

“入本朝以来,房相,魏相,皆以文词简单,直接,行文豪迈著称,而天下取仕也多以此为准。”李义府轻轻躬身。

魏征不仅天下谏臣,宰相,同样还是文学家,诗人。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张昌龄年轻,故而文风改易很快,而王公瑾又多了两年时间。”李义府笑笑,说道:“最倒霉的,是张昌龄的兄长张昌宗,他年纪较大,名声虽然比其弟更甚,但却最改不过来。”

李承乾笑笑,没有说什么。

李义府虽然是人心透彻,但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能够看的明白的。

文风华丽也好,文风朴实也罢,这些从来就不是皇帝选择进士文章的根本原因。

在皇帝眼里,真正在意的,是话语权。

南北朝以来,天下文道都掌握在世家手中,世家对文词专研极深,而文词华丽于彼辈而言轻而易举。

于寒门子弟而言,他们的文词就相对简单的多。

若是在科举上,不将文风偏向于简洁淳朴,那么科举进士恐怕还是要多以世家子弟为主,而寒门子弟将没有一点机会。

削弱世家的权力,这本身就是皇帝的本能。

科举尤其是皇帝打破世家垄断最重要的手段。

如何会让世家把持。

……

李承乾抬头,说道:“宣!”

张大安立刻转身,看向殿外,高声道:“宣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吏部考功司郎中觐见。”

片刻之后,长孙无忌,唐俭,柳奭,王师旦四人步入殿中。

四人同时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承乾抬头,笑着看向长孙无忌道:“朕刚才听李义府讲,本届科举有与张昌龄齐名的王公瑾参考,他的成绩怎样”

张昌龄是贞观二十一年的科举第一,也就是状元。

王公瑾与其齐名,民间以其为科举第一。

“陛下!”长孙无忌拱手,说道:“王公瑾此刻科举得中,此人的确不负才名,但可惜,有人之才在其上,故其为科举第二。”

李承乾神色诧异,问道:“何人在其上”

“太原郭正一。”长孙无忌将科举名录,还有前十的文章递上。

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相比于王公瑾,郭正一与他而言还是有些耳熟的。

郭正一在王公瑾,就文章而言,的确如此。

李承乾看完郭正一和王公瑾的文章,对着长孙无忌笑着点点头。

长孙无忌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

李承乾顺带看了

永惟元年,科举第三名,娄师德。

娄师德,怎么会有娄师德

他竟然是这一年参加的科考,而且还考到了第三名。

李承乾低头,开始详细的阅读娄师德的文章。

长孙无忌等人有些诧异的看着皇帝。

“滋”的一声,李承乾突然那将娄师德的文章抽出来,递给窦知节。

窦知节立刻走下立刻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有些愕然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突然笑笑,说道:“舅舅,朕以为这份文章更好一些,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