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混日子睡觉打蚊子

第183章 也许成功了呢?(第2页)

 然而,无论何种缘故致使他们逃离故土,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一点——实在是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若非到了走投无路、万不得已之时,又有谁会甘愿舍弃自己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之所?狠心抛下先辈们的坟茔,决然丢弃那些饱含温馨记忆的过往,毅然决然地迈上这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呢?

 这一路行来,可谓是历尽艰险、苦不堪言。途中,不断有人因饥寒交迫或疾病缠身而颓然倒地,再也没能爬起来。曾经熟悉亲切的面庞逐渐变得稀少难觅,而能够咬牙坚持继续前行的人数也是与日俱减。

 在这般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了能获得哪怕仅仅一口果腹之物,人们常常会不顾一切地相互厮打争斗,甚至不惜以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更为恐怖的是,有时候,就连活生生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餐桌上的“佳肴”......

 在这支庞大的难民队伍当中,悄然流传着这样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倘若你在行路途中瞧见有人正大口吃肉,那么切记千万不要轻易靠近,因为极有可能他所享用的正是人肉!

 最终,经过漫长的漂泊和寻觅,他们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栖息之所,并开始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繁衍后代。如今,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笑容常常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温馨与和谐充斥着这个小小的社区。

 然而,尽管现在的生活充满阳光,但曾经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却如影随形般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

 那些痛苦的回忆,无论是饥饿时的挣扎求存,还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恐慌,亦或是失去亲人朋友后的悲痛欲绝,都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或许,这些回忆将会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也最沉重的宝藏。

 甚至,有时候当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过往的时候,会有人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其中一个人的故事仿佛就是所有人曾经的真实写照:那饱含辛酸与无奈的往事,那无数次在绝望边缘徘徊又咬牙坚持的时刻……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酸落泪呢?

 此时,一位大爷不禁长叹一声,感慨道:“生活啊,就是这般艰辛!我们拼命努力去奋斗,可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若选择不去拼搏,那就连一丝希望都没有了。像这样饱尝困苦的日子,咱们经历得还少吗?”他的话语犹如一记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让大家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不管怎么样,至少是没人怀疑这个人的水准了,就凭众人的反应,就说明这个人说的乃是真话。

 一旁的小吏静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满是唏嘘之色。原来,这位小吏自己同样也是贫苦人家出身,对于那种艰难困苦的日子可谓深有体会。

 想当年,像凿壁偷光这种事情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甚至可以说是基本操作罢了。毕竟,又有谁不曾拥有一段令人难以回首的过往呢?

 遥想起往昔岁月,那时小吏的父亲不幸离世,整个家庭瞬间失去了顶梁柱,从此只能过上寄人篱下的生活。

 由于家境贫寒至极,家中连购买一点点油来点灯照明都成了奢望。而别人家孩子凿壁偷光或许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想要窥探他人隐私,但他却纯粹是为了能够多读一些书、多学一点知识啊!

 每当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寂静之时,若实在困倦得无法继续坚持阅读,他便会悄悄透过墙壁上那小小的孔洞窥视一眼隔壁人家的景象。看到那些人过着纸醉金迷、腐朽堕落的生活后,一股强烈的斗志便会涌上心头,激励着他重新振作精神,埋头苦读下去。

 因为他深知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有可能改变自身命运,让家人摆脱贫困潦倒的困境。

 感慨可以有,但是活也要干啊。看了看日晷,当即清了清嗓子:“相信大家都对这几个人没有异议,那么就请第一名王元,第二名刘振,第三名成功,三位学子出来!”

 随着话音落地,三个学子迈步而出。

 众人皆好奇的的看着他们:“谁是成功啊?谁是?”大家探头探脑,都想看清成功长什么样子,成功就是这篇有争议的考卷的作者。

 “那个,肯定是那个,你看他最憔悴,看起来最老,肯定是他!另外两个看起来就没过过苦日子,细皮嫩肉的,像个娘们一样。”有人嘀嘀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