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奖励(第2页)

 尽管如此,杨知书还是进行了自我调整,选择了更现实的目标——希望许宁能在他们的项目上多投入一些精力,这样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而许宁也能理解杨知书的想法,毕竟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安排。 

 虽然他自己更倾向于开发工具或方法论来促进国家科技与工业的进步,但参与具体项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术工作是许宁的根基,即使现在他已小有名气,这份本职工作仍不可忽视。 

 更重要的是,他至今还没有独立领导项目的经验,这对他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一大遗憾。 

 有些人认为,行业内的传统规则会束缚天才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 

 即便是天赋异禀的人,也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直接参与项目不仅能让他快速成长,还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例如,他最近专注于多物理场仿真的研究。 

 即便最终开发出了软件,推广也是一大挑战。比起依赖行政指令,亲自用这款软件完成一个大型项目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成功的案例往往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就像他早期在新舟60项目中创造的机翼模型,如今已经在航空工业内部广泛使用了。 

 这段时间,来自镐京区号的电话不断,显然是603所打来的祝贺电话。 

 易合旭、郭林科、姚美玲和徐舒分别代表各自机构来电,虽然只是简短的问候,但也显示了同行对他的认可。 

 随着消息传开,更多的电话接踵而至,从咏都到筑城,乃至他曾工作过的316军工厂,各种祝福纷至沓来。 

 面对如潮水般的电话,许宁深刻体会到了“红人”的滋味。 

 他开始怀念短信和微信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只需发送一条文字信息就能轻松回应众多的祝贺,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口干舌燥地逐一回话。 

 这一刻,他无比期待短信功能的到来,以简化这繁杂的交流过程。 

 电话铃声终于平息,许宁很快收到了准备采访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