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大罗罗
第480章 咸丰:好你个老六,朕也要造反!(求订,求票)(第2页)
张乐行聚集一大帮捻子反清拜上帝,苗沛霖则拉了伙捻子忠清办团练。虽说他们阵营不同,可实际上都是一群小豪强凑在一起。张乐行、苗沛霖这些大头目,都得哄着下面的小豪强,得带着他们吃香的喝辣的,不然这帮人随时可能拔刀相向。
如今,太平军势力如日中天,张乐行风头正盛。他苗沛霖要是再不改换门庭去拜上帝,说不定别人就要割了他的脑袋,献给太平天国了。
想到这儿,苗沛霖长叹一声,朗声道:“皇上,臣等本欲死战,奈何皇上您先降了……也罢,君要臣降,臣不得不降!来人,开城门,迎太平,拜上帝!”
而苗沛霖这一降,杨秀清的西进中原之路就算开阔了!而且安庆、庐江二府清军也陷入了腹背受敌,只要“金阿多”多跑跑,也许就全都就坡下驴,“君要臣降,臣不得不降”了。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好的事儿,对杨秀清而言最大的好事儿,是捻军两大头目都归顺了他,接下去他就能尽收淮北诸捻,有了捻军马队帮助,杨秀清的北伐军可就能纵横中原了!
而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在海州城外,也有一个类似的场面。
但见一群身着黄马褂的,簇拥着一个瘸腿麻子。此麻子头戴一顶“行冬冠”,身着黑色行褂。周围还有三四千兵丁,那模样,歪七扭八,好似一群散了架的虾兵蟹将。瞧他们的服色,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八旗新军的,有淮、鲁、湘练勇的,还有些绿营兵。一个个灰头土脸,活脱脱就是一群落荒而逃的倒霉蛋,狼狈不堪得紧。
这时,一个嗓门大得好似洪钟的黄马褂老汉,站在那骑着毛色黯淡瘦马的瘸腿麻子身旁,扯着嗓子大喊:“城上的听着,大清皇上在此,还不速速开城门,迎驾!”
嘿!又来一个大清皇上!
这人正是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不过和凤阳那冒牌货可不一样,这位可是如假包换的真咸丰。
想那咸丰,终究还有小两万大军护着,又有个金阿多帮他引开追兵,当日倒也成功从宝应城北的战场脱身。只是存放辎重粮草的平桥镇被太平军骑兵围得水泄不通,仓惶撤退的咸丰,哪敢去和气势正盛的太平军骑兵硬刚,无奈之下,只得绕过平桥镇,往淮安而去。
这一绕,可就绕出了大麻烦。失去了撤入淮安城的良机,被从宝应直扑淮安的太平军抢了先。咸丰只能带着部队,沿着淮安下游的淮河沿岸一路逃窜,一心想着寻船渡淮。
可这淮安下游的淮河,连年泛滥,沿岸人口本就稀少,船只更是稀罕物件。兵祸一起,能跑的都跑得没影了。咸丰的军队一到这淮河沿岸,马上就陷入了补给困难和无船渡河的双重困境,后面还有太平军的追兵,一路撵着他们,就像撵着一群丧家之犬。
幸好老天开眼,突然下起大雪,太平军都缩回淮安避寒去了。这才让咸丰在快到东海的仁和镇寻到了船只,还抢到了些粮食。那仁和镇本是个贩卖私盐的地方,多少有点人气,找船也还算容易。
只是到了那时,咸丰麾下的两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已经折损了七成还多,只剩下不到四千残兵败将。
在仁和渡淮之后,咸丰又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跑到海州州城之下。而此时守在海州州城的,正是归曾国藩节制的淮军马新贻部。
如今,太平军势力如日中天,张乐行风头正盛。他苗沛霖要是再不改换门庭去拜上帝,说不定别人就要割了他的脑袋,献给太平天国了。
想到这儿,苗沛霖长叹一声,朗声道:“皇上,臣等本欲死战,奈何皇上您先降了……也罢,君要臣降,臣不得不降!来人,开城门,迎太平,拜上帝!”
而苗沛霖这一降,杨秀清的西进中原之路就算开阔了!而且安庆、庐江二府清军也陷入了腹背受敌,只要“金阿多”多跑跑,也许就全都就坡下驴,“君要臣降,臣不得不降”了。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好的事儿,对杨秀清而言最大的好事儿,是捻军两大头目都归顺了他,接下去他就能尽收淮北诸捻,有了捻军马队帮助,杨秀清的北伐军可就能纵横中原了!
而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在海州城外,也有一个类似的场面。
但见一群身着黄马褂的,簇拥着一个瘸腿麻子。此麻子头戴一顶“行冬冠”,身着黑色行褂。周围还有三四千兵丁,那模样,歪七扭八,好似一群散了架的虾兵蟹将。瞧他们的服色,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八旗新军的,有淮、鲁、湘练勇的,还有些绿营兵。一个个灰头土脸,活脱脱就是一群落荒而逃的倒霉蛋,狼狈不堪得紧。
这时,一个嗓门大得好似洪钟的黄马褂老汉,站在那骑着毛色黯淡瘦马的瘸腿麻子身旁,扯着嗓子大喊:“城上的听着,大清皇上在此,还不速速开城门,迎驾!”
嘿!又来一个大清皇上!
这人正是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不过和凤阳那冒牌货可不一样,这位可是如假包换的真咸丰。
想那咸丰,终究还有小两万大军护着,又有个金阿多帮他引开追兵,当日倒也成功从宝应城北的战场脱身。只是存放辎重粮草的平桥镇被太平军骑兵围得水泄不通,仓惶撤退的咸丰,哪敢去和气势正盛的太平军骑兵硬刚,无奈之下,只得绕过平桥镇,往淮安而去。
这一绕,可就绕出了大麻烦。失去了撤入淮安城的良机,被从宝应直扑淮安的太平军抢了先。咸丰只能带着部队,沿着淮安下游的淮河沿岸一路逃窜,一心想着寻船渡淮。
可这淮安下游的淮河,连年泛滥,沿岸人口本就稀少,船只更是稀罕物件。兵祸一起,能跑的都跑得没影了。咸丰的军队一到这淮河沿岸,马上就陷入了补给困难和无船渡河的双重困境,后面还有太平军的追兵,一路撵着他们,就像撵着一群丧家之犬。
幸好老天开眼,突然下起大雪,太平军都缩回淮安避寒去了。这才让咸丰在快到东海的仁和镇寻到了船只,还抢到了些粮食。那仁和镇本是个贩卖私盐的地方,多少有点人气,找船也还算容易。
只是到了那时,咸丰麾下的两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已经折损了七成还多,只剩下不到四千残兵败将。
在仁和渡淮之后,咸丰又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跑到海州州城之下。而此时守在海州州城的,正是归曾国藩节制的淮军马新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