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想请夫子劝降齐国(第3页)

 然而,范季却摇了摇头。

 “夫子只说对了一半,我不是要挖老师过去,而是要连带着夫子一起挖过去。”

 学校不能没有老师,同样也不能没有校长。

 当今儒家辈分最高的荀夫子当校长,绰绰有余!

 儒家三杰一齐朝荀夫子看去。

 荀夫子在小圣贤庄已经多年不问事,现在范季叫他去当校长,无异于让他重出江湖。

 “好。”

 荀夫子没有多想,便点头答应下来。

 这对儒家来说,是一个大机会。

 不仅仅是能够宣扬儒家文化的机会,还能让更多的儒家学子成为李斯和韩非那样的人。

 儒家三杰还没来得及惊讶荀夫子居然会答应得这么爽快。

 范季接着又丢出一句话来。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件事想要麻烦夫子。”

 荀夫子看着他嘴角的笑容,总觉得自己好像落进了他的套里。

 “国师请说。”

 范季直言不讳道:“想请夫子,劝降齐国。”

 “什么?”

 “劝降齐国?”

 相较于伏念和颜路的震惊,荀夫子却要淡然许多。

 他在齐国的声望极高。

 而且君太后一直信奉儒家学术。

 如果说在这齐国还有谁能在她面前说得上话的,那就一定非荀夫子莫属。

 荀夫子苦笑道:“这才是国师此行的真正目的吧?”

 以儒家学子今后的仕途为交换,让他劝降齐国。

 从范季一开始说出这种让他心动的科举制时,他就在为后面的话埋下伏笔。

 范季缓缓道:“儒家以仁为核心,这并非是为了我,也并非是为秦国。”

 “而是为他们齐国王室,为齐国百姓,我想,夫子应该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天下大势几乎已成定局。

 楚国一亡,齐国独木难支。

 负隅顽抗的最终结果就是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