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再聚京师(第3页)

 

“汝之所见,汝之所断,在汝以为错者,于朕观之,未必是错……”

 

“反之,朕眼中之对,于你心中,亦或是错……”

 

“视角有别,格局各异使然……”

 

“今你朝堂之言,朕非但不罪,反官升三级……盖因你尽忠职守,敢言他人所不敢言,所作所为,乃诸多朝臣未能为之事……”

 

“汝之行事,颇有朕师海瑞之风,朕甚慰之……”

 

“待至宁夏都司,汝可寻麻贵……与之会合,共同为朝廷效力……”

 

“朕盼与卿再聚京师……”

 

虽然被皇帝打了,但此时的谭中之听着沈霄的口述,没有怨恨,只有感动,他是六品小官,在京师这块地方,自己受廷仗,回到家死了,都不会掀起一点风浪的,可皇帝陛下还记着自己,差人过来给自己轮道……

 

这……

 

这是谭中之不敢想象的事情。

 

对不是对,错不是错,年轻的谭中之体会不到其中深意,可总觉得有些道理……

 

………………

 

万历八年六月八日,英国公,成国公两位国公前往永陵代皇帝陛下祭告世宗皇帝,俺答已灭。

 

也就是在两日后,到了六月十日。

 

李成梁,戚继光两人在驿站收到了皇帝的旨意。

 

戚继光受旨得封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李成梁受旨得封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而原本这两个职务,是英国公,成国公二人的,他们也调整到了右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务上。

 

虽然品级不变,但实际权力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当然,李成梁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与戚继光的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五军都督府是大明朝军事体系的中枢架构,由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构成 ,权力贯穿军事各个方面。

 

五军都督府源于太祖高皇帝在元末战争时期设立的大都督府。

 

战争慢慢结束,大明朝的统治区域越发扩大,最后一统天下,洪武十三年,太祖高皇帝为分散军权、强化皇权,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正式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共同掌管大明朝的军事事务。

 

原则上来说,五军都督府负责军队管理与军事调度,掌控全国卫所军队,负责武官选授、袭替、优养、诰敕等事务,在军事调度上,虽不能直接调兵,但接到皇帝命令后,可直接指挥军事行动,协调军队部署……

 

但这个原则是在太祖洪武年间,才是原则,从正统朝开始,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便尴尬起来了。

 

兵部分走了大部分的权力。

 

各都督府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官职。

 

到了此时,朱翊钧登基已有八年,五军都督府现在还是原则上,理论上仍负责统辖全国卫所军队,掌管军籍、武官选授等事务。

 

但实际上,其军事调度等权力受到兵部的极大限制,更多是承担一些军队行政管理……本来这应该是兵部的活。

 

两个正好调换了。

 

戚继光此时担任的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分领在京留守左卫、镇南卫等,并领在外浙江都司、辽东都司、山东都司所领卫所及南京左军都督府所领卫所……

 

而李成梁担任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并领在外直隶扬州卫、和州卫、高邮卫以及中都留守司、河南都司所领卫所,包括归德卫、武平卫、镇江卫及庐州卫、六安卫,杭州卫等……

 

而朱翊钧让戚继光,李成梁以新封国公之尊,执掌左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其用意就是在兵部手中夺回一部分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