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顺拿到了铁饭碗的工作(第3页)

 王顺给了对方一毛钱,搭乘对方的车进镇。

 这年头要出一趟远门实在是太难了。

 要是能有一台摩托车就好了。

 当然,这短时间内也只能想想了。

 就比如川崎kz1000摩托车,在1982年的售价大约为500刀乐。

 目前两国之间的汇率大概是1:1.9。

 差不多千来块钱。

 天亮了,终于抵达镇上。

 “睇一睇竹笋啊,好鲜美嘎。”

 “番薯,按靓的番薯,价钱好平。”

 “卖香菇,大大渣(个)的香菇。”

 ——————

 镇上很是热闹。

 附近有十几个村子,每天都有很多人把自家种植的一些农作物或者手工制品拿出来卖。

 这个镇子周边的村子,大部分都是客家人。

 除了客家话之外,粤语也会讲。

 王顺就属于客家人。

 相比较后世,现在镇子上几乎没人讲普通话。

 不是客家话就是粤语。

 王顺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先去买了两捆捆粄。

 捆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客家人自北南迁至丰县之后。

 由于当地不种小麦,无法使用面粉制作春卷。

 于是就用大米磨粉代替面粉制作皮,从而创造了丰县捆粄。

 其实也可以当做是另类的肠粉。

 把米浆先蒸好,然后包裹各种馅料。

 如胡萝卜、玉米、酸豆角、豆干、香芋、韭菜、肉沫等,最后将其捆绑起来。

 这种小吃流行于丰县、山尾市、路河县、结阳市以及胡建闽西的汉族特色小吃,属于客家菜?。

 填饱肚子后,王顺就开始寻找卖鸡苗的摊位。

 产蛋率高,并且成长速度快的,比较常见的,就芦花鸡。

 这种鸡从鸡苗到可以下蛋,一个月左右就够了。

 在摊位上搜寻了一下。

 王顺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卖芦花鸡的摊子。

 摊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

 男的皮肤黝黑,女的...很有韵味。

 王顺不由得多看了那女的两眼。

 特别是从王顺此刻的角度,正好可以看到那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