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对她觉得亏欠(第3页)

 没个长辈伸手指点的娃,连提亲都找不着门道,这不就找到了我这里。 

 不过呢,他婶子,咱得说个实在话,这没长辈呢,成家之后少个人帮衬,但好处也多。 

 没长辈指手画脚,小两口这日子想咋过就咋过。 

 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你们一家都在这边,他俩要是结了婚,涛儿就不是半个儿,就当是你们家多一个儿了!” 

 这话倒是真的,赵丹妈私下里,也跟赵文昌琢磨过陈涛和赵丹的事。 

 “那娃嘴是笨了点,不过做事踏实勤快,过日子嘛,谁还能图一张嘴了!”赵丹妈跟赵文昌道: 

 “就是没个老人搭把手,以后大事小情都得自己来,孩子也得自己带,丹丹辛苦的很!” 

 赵文昌就说妻子:“咱们在城里也算安家置业了,院子挨着几步路,她没老人搭把手,你干啥的? 

 我觉得这婚事挺好,你光想着搭把手的事,你看咱村里,有几个老人帮小辈的? 

 帮忙的没几个,挑事吵架一抓一大把!” 

 他是村支书,没少去给人调解这方面的事,简直看得够够的。 

 “对哦,我咋没想起这事呢!”赵丹妈一直以乡下人自居,都忘了自个儿在城里立足了。 

 赵丹妈想到这些,就应了一句:“他大娘,你晓得的,我家丹丹脾气大,那孩子对这事没想法?” 

 李大娘一听这话,就晓得赵丹妈这是没意见了。 

 “哪儿能呢,人家涛儿就想寻个厉害点的媳妇,省得被他那大伯欺负呢!” 

 两人都是这方面老经验,一来二去的,就把这事给定下了,只差选个日子,两家一起坐下说开了。 

 两家人定了这事,考虑到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小了,打算等年底,大家都不忙了就结婚。 

 这事,不晓得怎么就传到了赵三姑耳朵里。 

 她跑来找赵文昌大闹:“当初不是硬气的很,不让你闺女嫁城里人么,你咋还是找了个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