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第2页)

 现在知道京城要修路的人估计也不多,那些“土财主”就更不知道了,从京城传消息过去,花的时间不少,想献殷勤都没有渠道。 

 商人若是为名,报纸也可以为他们扬名一二。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报纸的雏形,那就是邸报,邸报算是官方的报纸。 

 内容主要是皇帝谕旨、各种法令、官员升迁罢免等。 

 范围广,但会看的人不多,认字的都少,又是一些比较乏味的内容,或许有些说书人会讲解一二。 

 流行程度更广的可能是一些民间小报,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但一般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都是在暗地里进行,倒没有摆在明面上,还总会写到敏感内容,导致被查禁。 

 齐姣之前让人买话本子的时候,就买到过几份这种小报。 

 不得不说,尺度之大,八卦之多,还是有些超乎想象,看的也是相当刺激,也能理解为什么会这么有市场。 

 大禹在这方面虽然不搞严苛的文字狱,但不利于统治的因素还是会被清除。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如果将这两个结合起来,又有官方的推广,这报纸的影响力可不低。 

 也能将政策推广开来,像之前推行新稻种种植法,推行鸡鸭鹅这类家禽的孵蛋技巧,都可以通过报纸,推广的更快。 

 可以像现在报纸一样分版块,各取所需。 

 那些愿意捐银子的商户,通过报纸也可名扬千里,这还是盛名,佳名。 

 有了主意,齐姣就和父子二人商量。 

 报纸之事,可以拿文人当做切入口,文争武斗,文人彼此之间也没少比拼文章,私底下也有小报抄录,用于借鉴品味,斗文,都是常事。 

 “文人最好名。” 

 这话一出,段惟和和长宁对视一眼,都很赞同这个观点。 

 “此事要快。” 

 三人面色都很凝重,许多计划都要等路铺好了才能动,实在是基础中的基础。 

 铺路是个大工程,一开春,段惟和就下令开工了,那么,后续的资金自然也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