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第3页)

 可机会这种东西,向来都是转瞬即逝。 

 段惟和敢抄家,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现在可不缺人用,这个朝堂还是能保证正常的运转。 

 空出来的位置,还能提拔一些他看好的新人,稳赚不赔。 

 或许,他们就是低估了皇帝的决心,总想着会有转机,这才丢了脑袋。 

 京城的土建搞得轰轰烈烈,边城也不落后。 

 还起了两个厂子,一个奶粉厂,一个织厂,里面没有燃油机器,纯手搓,规模也不比正常的厂子大。 

 但长安觉得,迟早有一天能变成娘描述的那样,早早取名字多好,省的以后改。 

 除了这些,还需要修路,随着和中原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修路也成了迫在眉睫之事,现在又有了新的修路法子,钱也到位,自然得早早开工。 

 早开通一日,百姓的生活就好过一日。 

 京城在始,他们在尾,迟早要把这条路给连上,就像这两座城池,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 

 厂里一般招的是女工,看手脚是否灵敏,这活还算是轻省,修路要的人也不少,有一把力气就可以去。 

 也有不太费力的,干多少,算多少工钱。 

 一开始众人还以为是徭役,迟迟不敢去招工处。 

 朝廷说是免除,但另起个名头不就行了,他们还是不敢赌,要是徭役,在监工的鞭子下,不想干也得干。 

 比起中原,边关的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会更低。 

 但总有一些穷的没办法,有个地方能拿工钱,就不做了。 

 这里连雇佣关系都比较少,大家一样穷,根本顾不起人。 

 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真的拿到工钱之后,报名的热情一下子就点燃了,男女老少都想要一份“工作”。 

 有工作,拿工钱,腰杆子也直了。 

 买点什么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抠抠搜搜,现在的物质又比之前丰富,消费的热情也起来了。 

 这已经能把边关的劳动力都吸纳过去,一些战俘就更不用说,早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