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第2页)

 “所以臣感觉,科举公平不用质疑,南方学子优秀,应该从北方学子身上找问题,而不应该从科举制度上找问题,不然岂不是本末倒置?” 

 听着张睿的话。 

 苏云章眉头紧皱。 

 他没想到,许闲刚刚提出问题,南方官吏便跳出来了。 

 张睿可以说是南方士绅官吏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钱塘名门张家,张家在钱塘乃是首屈一指的大族,拥有良田无数,还有丝绸和瓷器等产业,除此之外,张家对于教育十分重视,并且在当地办有学堂,培养了不少官吏和学士。 

 张睿也是科举入仕,而且当初还是探花,加之他家族在江南的影响力,所以张睿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如今已是四品门下侍郎。 

 张睿本身也确实很有能力,他是江南士绅出身,所以对百姓徭役赋税和商业发展有着很深的认知,苏禹推行的赋税改革和轻徭薄赋,其中就有他的贡献。 

 但他是典型的南方士绅。 

 所以注定在科举制度之上,他会站在南方学子的立场上。 

 这可能无关黑白,乃是立场之争。 

 听着张睿的话。 

 许闲直言道:“张大人此言差矣,科举不单单是为了选拔官吏,同样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平衡南北差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楚国成立以来,北方战火纷飞,成为抵御异族的桥头堡,南方在北方的掩护下,经济和文化得到长足发展,这是科举考试中,南方学子霸榜,北方学子寥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