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收麦喽(第2页)

 割麦是这一年里的头等大事,麦子成熟期短而集中,庄稼汉要和时间赛跑,所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抓紧抢收。

 农谚说:“麦熟一晌,龙口夺粮、绣女下床”,“收麦如救火”,足以看出收麦子的急迫性。

 庄稼人看天吃饭。

 割麦前,村里的老人已经看好天气,开镰肯定要选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

 纪满仓昨日也带着一家子从县里回来收麦子,但是他要上工,没法长时间请假。所以昨晚回来,安顿好妻儿,拎了两斤肉给纪老爷子,让他帮忙照看着收麦事宜,第二早天不亮就赶去县里上工了。

 鸡才叫头遍,村里的大人、娃娃就摸着黑下了炕。

 大家伙戴好草帽,推着架子车,车上放着镰刀、木锨、木杈、扫帚、麻袋、干粮,还有装水的罐子和碗,组成割麦大军,匆匆赶往田间地头。

 老纪家除了贾蓉花带孩子做饭外,其余大大小小的都去了麦地里帮忙。

 虽然天也才蒙蒙亮,但是他们到地头上时,已经有人家在挥舞镰刀了,根据倒在地里的麦子推算,估计他们半夜凌晨2、3点就下地了。

 古代除了烧火做饭,没有别的大气污染,空气能见度高,半夜只要有月光,亮到可以写字。所以有些人为了抢收,也为了避开白天的暴晒,趁着半夜下地割麦,也是常有之事。

 “开镰!”

 纪老爷子如同点兵出征的大将军一般,站在自家地头上,发出威武的军令,一家人就开始轰轰烈烈的割麦行动了。

 纪永灵今年也是被分配到割麦组,纪永宁和纪永周还不到正式下地年纪,只能提着笼,负责在大人割完的地里到处拾麦穗。

 这是纪永灵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割麦。

 她见纪老爷子和杨氏等人弯着腰,左手抓一把麦秆,右手握着镰刀,顺着麦秆的根部水平往回使劲一拉,一把麦子应声倒下。等割上一小堆,他们再抽出一小把麦秆,把那一小堆麦子快速拦腰捆成一捆。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有力,仿佛经历了千万次的训练。

 纪永灵本想着有了上次割油菜籽的经验,割麦应该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