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半坡散人
第245章 日子照旧(第2页)
这个时候的田赋分夏秋两次征收,夏季所征夏税,限当年七月纳完;秋季所征秋粮,限当年十一月交清。
因为北方主要作物是麦子,所以夏税征收之物以麦为主,称为“本色”,其他地方也有折成布帛、棉花绒等其他东西征收的,称“折色”。
纪老爷子看着自家还没舍得吃一口的新粮,眼中有诸多不舍,但也没有抗拒。谁都知道,历朝历代,无论皇上换了多少个,庄稼汉种地要交税,这个理是亘古不变的。
纪满川和纪满庆早已准备好麻袋,他们两人年轻力壮,很快就将麦子装进了麻袋。
这个时候一亩地要缴纳1斗夏税(1担=100斤=10斗,1斗=10升),他们按自家的斗装好后,还要多备些麦子,以防征粮小吏“大斗进,小斗出”,忙乎半天,白跑一趟。
村里人装好粮之后,纷纷聚集在大槐树下,准备一起拉着或者担着去交税。牛里正走在最前面,他大声地吆喝着,提醒大家注意脚下,不要把架子车或者肩上的担子滑到沟渠里,洒落了粮食,到了地方要听他指挥。
纪永灵计算了一下收成和纳税的比重,不由感叹出声:“这赋税可真重啊。”
一旁的纪老爷子听到后,摇摇头,安慰她道:“娃娃呀,现如今都好滴很咧。县太爷清明,除了朝廷要交的税,没有其他七七八八名目的税,和以前比,算是好日子咧。
再说,咱这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些财主家的佃农,一亩地好时才收成一担,地租就要交到四五斗,交完租子粮囤就空空的咧,甚至‘今日完租,明日乞贷’,才能过活下去。”
纪永灵点点头,没说话。
虽然她历史学得不好,但是她也知道,在古代社会,沉重的税赋是压在农民头上的大山。历史书上说过,古代底层贫苦农民一辈子有着缴不完的税,服不完的役,一生都在为统治阶级忙碌着。
虽说送了粮,交了夏税,但是大家都已经习惯收完粮就纳税的制度,所以日子并没受太大影响,照旧继续不慌不忙,慢悠悠地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