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秋收(第2页)

 以往收玉米,都是女人在前头掰棒子,男人们在后面拔玉米秆。因为玉米秆的根也可以当柴火烧,节约的庄户人家不舍得浪费,所以都要连根拔起拉回去填炕烧火。

 要是谁家像财主家那样,把玉米秆齐根割下,会被骂败家,不会过日子。

 其实主要是财主家地多,为了加快收割速度,才将玉米秆子割下来的。

 但是黄土地土壤板结瓷实,拔玉米秆很耗费体力,所以这些活一般都是男人来干。

 今年不同于以往,因为最近下过雨,地比较湿,玉米秆子更好拔,所以这次由女人们来拔玉米秆,男人们在前头掰玉米棒子。娃娃们则负责把男人们摘下来的玉米棒子捡起装到笼里,等装满一笼,大人们再提得倒在架子车上,最后拉回家。

 玉米秆子则不着急处理,先竖起来,围成一堆堆在地里,晒上一阵子。等到地里的庄稼都收得差不多,天要冷了,才拉回去堆在场里当柴烧,省得如今拉回去没地方晒。

 其实无论拔玉米秆还是掰玉米棒子都是个苦差事。

 玉米熟了,枯脆的秸秆也最扎人,划在手上脸上,又痒又疼。好在如今因为肥料不足,地里的玉米种得稀,有的地方稀到“玉米地里可以卧牛”。

 要是像后世玉米种得那么稠密,那掰一天玉米棒子下来,没有任何防护的手和脸,估计划的都是口子。

 当然娃娃们捡玉米棒子也是不轻松,来来回回跑动,一亩地下来也是累得头昏眼花。

 连最小的纪永茹也要跟在几个哥哥后头,用胖胖的手指头去捡掉在地上的玉米粒。

 虽然掉在地上的玉米粒并不多,但老百姓注重颗粒归仓,这些庄稼一颗一粒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所以哪怕是一粒玉米,都不能浪费。

 拾麦穗、拾玉米、拾豆子……拾庄稼是纪永茹这些孩子,从小到大的必做功课。不用教,不用说,普通刻在基因里,生下来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