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上学堂(第2页)

 什么是引狼入室,什么是养虎为患,他就是!

 赵家的这一切都是后事。

 此时的牛家庄,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安静而祥和。

 纪永灵从赵宅回到家后,每日都忙着跑塬上,跑沟里,要去地里记录试验田数据,还要去照看她的红薯苗。

 家里大人也都忙着张罗着盖房的事。

 可以说,这个家里最闲的莫过于已经开始会说话会走路的纪永安了。

 “来,到奶这儿来!”杨氏笑呵呵拍着手,惹逗着蹬着腿,一走三摇晃的纪永安。

 纪永安走了两步没稳住,一个屁股蹲坐在了地上,哇哇哭了起来。

 杨氏忙过去把纪永安抱起,哄着:“我娃没走好,咱重来,重走一遍。咱不哭,不叫唤。”

 纪永宁和勺娃几个在袅里帮完忙,咚咚跑回家,一头钻进灶房,咕咚咕咚喝了几勺水,才跑出来问杨氏:“奶,我们的褡褡缝好了么?我们要去念书咧!”

 杨氏抱着纪永安瞪眼道:“缝好咧,误不了你们几个念书的大事!”

 纪永宁几个男娃自打从郑秀才家里回来后,就一直在袅里帮忙,如今也该要去念书了。

 村里的私塾可不像城里那些专门招收考科举学子的学堂,要求“自卯正来学,至酉刻散学。”

 村里娃娃住得远近不一,而且不少娃娃都是十岁以下的。所以,郑秀才要求辰时到学堂,申时散学回家。

 因此,娃娃们的晌午饭是要在学堂用的。

 由于大家伙交的束修都不多,郑秀才家也没有多余的财力给娃娃们管饭,所以娃娃需要自带干粮,他家夫人会帮烧水托馍(加热馍馍),再给娃娃们提供一顿热米汤。

 好像是简单寒酸,又清苦了些,但这已经是极好的了。毕竟青黄不接的时日,有些人家连喝一口米汤都是奢侈。

 这日一大早,鸡没叫,杨氏、贾蓉花和胡喜容就下炕,点灯蒸馍馍,又用小罐子装上咸菜,给几个娃娃带去学堂吃。

 几个娃娃草草地吃完饭,就背着杨氏用“破破”拼起来,算作是“书包”的褡褡,去学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