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半坡散人
第482章 上梁(第3页)
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代又一代村里乡情的见证。当然后世一些喜事办酒席早就失去了原本的庆贺意义,对于他人而言,竟成了一种负担。
余良地兄弟俩前些日子早早从川里赶上来帮忙干活,昨日纪水草两口子也来了,纪满仓一家也从县里回来了。
今日纪永灵舅家、纪永周舅家天不亮就过来帮忙。
纪永周大舅两口子来时,做了几十张玉面(凉皮),上完梁就已经在案板上切好,和上了调料。
纪永灵大舅在锅上下床子面,她大妗子因为以前跟人跑过席面,所以带着贾蓉花、胡喜容和侯满芳几人负责张罗菜品。
天气热起来了,地里长出来的菜也多,所以今日的席面是“九品十三花”。
按规矩,入席后盖房的主家要给坐席的宾客斟酒三次,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凉菜斟酒一次。
家里这次省了一大笔买酒的开销,因为纪永灵大方地献出了几坛林生文先前送来的酒。
虽然整个酒席没有像财主家一般,上整鸡、整鱼,但是猪肉肉片又肥又厚,馍馍也管饱吃,床子面的臊子汤又香又旺。
吃的人个个都是赞不绝口。
这次的酒席对于村里人家来说,是花了大价钱的。家里人觉着,一辈子就盖一次房,热热闹闹地把酒席办好,一定要让所有来帮忙的人吃好喝好。
可惜纪永灵今日是主家的娃娃,主家人都是忙前忙后,没有机会坐席的。她要负责给杨氏等人打下手,纪永周几人也没闲着,他们要跟着纪永松、纪永桦等人端盘子上菜,还要端水递茶跑腿。
郑秀才因为被请来老纪家题字,所以今日学堂里休沐一日,郑喜定自然也跟着她爹过来热闹。
她这会儿正捂着肚子急地乱转,突然见纪永宁端着一摞碗过来,于是一把拉住他,问:“喂,纪永宁,你屋的茅子在阿达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