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文成公主

第11章 (5)小茗偶感,和解

金小茗看到餐桌一片狼藉,几盘素菜空空如也,吃饭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殷实。

 这几个孩子家庭并不好。

 她只吃一碗素面条,黑子,你的压面机真不错。

 曾经我和这些学生各吃各的,可金蕊蕊就推门进来了,望着你的嘴,你给她吃还是不吃?

 所以我不是圣人?

 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刘哥你的砌灶手艺真不错。

 黑子也迎合着金小茗的话。

 因为工作而拉近距离,还是金小茗先开口了,这位刘师傅假如是你,有两个家境贫寒的学生,一个比较聪明学习也好,而另一个比较笨学习较差,如果你有一笔钱要资助其中一个学生,你会把钱资助给谁呢?

 刘世雨微微一笑说:“我没有资助过学生,我不知道。”

 当然资助学习好的学生。

 刘黑子有点忿忿不平,他从自己的经历说了一句实话。

 好学生只是一个空泛的感念,学习好只是一个形式,人都是凡眼肉胎,只看起步的一刹那。

 其实资助谁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看资助的人处于什么样的心理来进行资助了。

 前者是希望强者更强,而后者是希望扶助弱者。

 资助给聪明学生的做法,更准确地应该叫投资,而资助给笨学生的做法往往人们叫慈善。

 金小茗一语道破天机,刘世雨也不反驳。

 西河县社会共识就那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下。

 黑山村一个家庭贫寒的差生是没有人资助的。

 慈善的本意,是帮助弱者。

 我们不能说地球在运动,也不能说每一个都在转动,也有一些原地不动的人,送人猪肉,手上留油,只要考上重点大学的学贫寒学生,就有人帮助,这是人的功利性使然,与人的选择无关。

 金晓茗把刘黑子当做倾诉对象,打开了话匣子,她举了一个事例:“黑山村的梅子女士,曾经就是一个贫寒学生,她的挣钱能力、所享有的制度保障、或者是将来的前途,梅子女士已是强者,她美国《自然》杂志冰川版的主编。”

 有人得利,必有人受损,当一个已有制度化保障的人得到了一笔不用偿还的捐助时,往往就意味着另一个更弱的弱者失去了这笔钱,这些孩子是没有人资助的,没有偿还能力,也得不到贷款,更没有一个几乎注定的美好前途,外界的资助也仅仅是改变他们生活的唯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