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文成公主

第44上报野外勘探器材。(第3页)

 工程处长南山说:“世雨你想的周到,可是毡衣从哪里来?”

 “没有办法也得找。”

 “夏处长,我列的野外勘察队,我们需要的材料,到了雪山就知道了。”

 “物资保障不好,要冻伤人的,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南山处长心情五味杂陈,单位上班,不是家里,领导也不是父母。

 他是又生气,又感激,既可爱,又烦人,内心还有一丝感动。

 这刘世雨不能变通一下,委婉一点,在工作中不能含蓄一下。

 李黎平,王玉霞不知道毡衣的形状。

 刘世雨不知道,水务局所用的材料都是先上报,由物资站统一采购。然后物资站再调配到下属单位。

 当家有当家的难处,也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 ,他们没有现金支配权的。

 西河县有一种现象,领导主抓的工程一路绿灯,而领导不同意的工程就是寸步难行。

 而引流工程是市长祁连雪一手主持,所以是一路绿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工程处副处长南山在字条上签下了同意,他在祁连山知道环境的严酷,同伴的无知、无畏、无能和无情可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况且还有两个女孩,一个老同志,并不是专业人士。

 野外勘探户需要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不要盲目挑战自然。

 野外勘探都应进行环境评估和风险评估刘世雨做得对。

 不打无准备的仗他一再叮嘱刘世玉,“有的材料到水务局物资站提取,物资站没有的材料,先列一个清单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过两天,到物资站补充,我们用的材料很多,不要得罪物资站。”

 “你到财务处,先拿上现金,到七十公里的县城买材料,然后把材料上报。”

 “物资站,是唐僧肉,需要层层审批,才合乎程序。”

 所以领取材料也是费力的。

 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单位是一个系统,材料要写计划。

 材料缺失,科室推卸责任,都领不到材料。

 勘探队还不能干重活,在高山有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勘察小组不能上冷龙岭雪山。

 大自然最有说服力,祁连山下午四点以前,太阳照在草原上,温泉脉脉,和煦的,温暖人。

 下午六点就显得冷酷,微风一吹脊背发凉。

 冬天的草原,寒气逼人,草木枯萎,羊儿冻得直哆嗦;雪花飘飘,落地无声。

 站在祁连山的冬夜里, 感受着冷风如刀, 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与严寒的较量。

 现在是夏天五月份, 野晚冷得人心颤, 寒风刺骨, 直透心扉。

 五月的夏天,冷龙岭雪山夜晚也是寒冷的,勘察小组不是牧民,冬天不会待在祁连山。

 这样的低温,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考验,生活异常的艰难。

 在这里每一种生命中的每一个个体,生存都不容易,都必须有顽强的生命力。

 否则,无论你是多么的高贵,最终在大自然面前一钱不值,能在这片高原上能生存,都是经历了无法想象的苦难和跋涉。

 这种苦难和跋涉锤炼了生命的顽强。

 人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在恶劣的环境中逐渐适应并生存下去。

 人能忍受恶劣的环境,刘世雨是适应了,别人也是一样,也会好好地生活下去。

 只不过刚上山还不适应,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一样,求生是绝对永恒的。

 太阳的光不能直接使空气发热,而先是阳光照到地面,使地面发热。

 地面在向外辐射热能,但是人感觉的温度并不是由离地面的远近决定的,而是由空气稀薄所决定的。

 西河县水务局的员工,一向养尊处优,最高处单位是西小河水库管理站,有五六个人,暖气从九月开始供应,到五月底结束。

 室内是不觉得冷,和牧民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