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阳光捡漏》计划书与荒漠草原生态修复关系大辩论(第2页)
“没有教育救助,我们西河县一片荒芜,你说的是危言耸听。”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我们西河县是戈壁省状元县,那个农村孩子,任一飞考上了宇宙大学,我代表县政府送去了两万元慰问金。”
“范局长还在整个文教系统,召开了表彰大会,奖励了一万元,怎么能说对教育不重视呢?”
何惠民批评刘世杰的《阳光捡漏》计划书。
“我们西河县今年重点大学就考取了四十多名,在我们戈壁省高考第一,怎么能说我们不重视教育呢?”
“你那个《阳光捡漏》计划,捡的什么漏?漏下的都是不好好上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的那些孩子。”
“国家的免费教育计划,在我们西河县普照大地,那里捡什么漏?”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我们西河县的办学宗旨。”
“每个村有老师,黑山村金小茗老师教的有十几个孩子,就是我们推广的典型。”
“分明就是诬蔑我们西河县文教局,这些年我们西河县培养的人才比比皆是。”
“那个留学美国的刘梅花,现在已成为美国《国家地理》的编审,祁连雪已成了金城市长,就是你刘局长,现在也是人才,是民政局的局长。”
“你到京城,那个部门,那个司局级没有我们西河县的人?”
“京城海边区一条街,高校西河籍的教授就有十三人,文学大师赵飞天、经济大师钱大鱼,化工专家李灿烂、机电变频大师孙善德·······”
“还有航天航空大师李永年,纠正了卫星空中翻转的姿态,为西河人争了光。”
文教局长范子进,一一罗列西河县这些名人,反驳民政局长刘世杰《阳光捡漏》计划就是胡言乱语。
刘世杰知道他的《阳光捡漏》计划书,触到了文教局的痛处。
同僚之间分歧已经很严重了,不要在无知的人,当中谈论非常艰涩的问题。
何县长,教育款市政府拨下来,又不是我民政局,还是如数的划拨到你们文教局的账上,我不说严重一点,市政府能通过吗?
再说教育款还是一个未知数,范局长说的没错,有一种现象叫视而不见。
市长祁连雪能上大学,是因为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没有上过学。
那个航天航空大师李永年能成为专家,也是一个姐姐上不起学。
他的姐姐李雪莲,我们民政局也救济过,救济了十只绵羊,让她的丈夫给宰了,卖了羊肉换酒喝,结果还是越扶持越贫穷,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西河县比比皆是。
经济大师钱大鱼,弟弟不识字,连小麦都不会种,是五保户靠救济。
化工专家李灿烂姐姐不识字,被丈夫家暴,不敢控诉,被民政局救助站收留好几次。
机电变频大师孙善德,妈妈农村留守老人,连饭都吃不上·······”
就说我们兄弟两个,我上了大学,
我弟弟刘世雨高中辍学,而当了兵,我妈负担不起学费。
虽说我弟弟立了功,可是他要是被资助上军校又是一回事,有可能就是一名将军而不是一个水库泄洪闸板工。
何县长,我也是为西河县着想啊。
好了,好了你们别争了。还是县长何惠民平息了这场纷争。
县长何惠民不赞同,民政局长刘世杰《阳光捡漏》计划书,而文教局长范子进更是否定了《阳光捡漏》计划书。
难道西河县文教局,开创了戈壁省新纪元,是高考状元县,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就被刘世杰《阳光捡漏》计划书给否决了。
即便是遗漏,遗漏的也是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筛筛子,哪有不遗漏的。
今天的西河县做任何事物都与钱有关,没有钱很多事情都难以解决。
刘世杰鼻子里冷哼:“范局长,今年扶贫教育款你就少要点,你就派老师到各个村,一个老师教七八个孩子,一年级一个孩子,二年级二个孩子、三年级一个孩子、四年级一个孩子······
然后六年级没有一个孩子,然后再请县广播局播一个新闻,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你就是孔子在世:“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心灵是脆弱的,对社会有一种仇视的态度。
《阳光捡漏》计划书,不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学习,而是为了教育公平,大理石地板走廊、不锈钢护栏,绿色的草坪,电教实验室、互联网统统与这些孩子无关。
我们西河县别说干部,就是市民,那一个人把孩子送到农村,接受这样的教育,就是我的孩子,我也请了家教······
县长何惠民把茶杯,往沙发上重重一扣,打断了刘世杰的话。
够了,只要是全国各地贫困县,都有这种现象,刘局长你又不是不知道,注意你的身份是局长,不是社会闲杂人员。
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透,这是官场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