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3页)

 \"但陈塘关十万人口,万余户。家家基本都有适龄儿童,此刻只有前辈一人为师,不知此事如何解?\"

 申正道没想到一上来就面对这种终极问题。

 他还不知道这位新领导的心意,想了想道:\"人妖共存,必然存在危险。想来陈塘关中不少人还是心中忌惮。依贫道之见,这第一批应当收取那些守卫陈塘关而家中身死的忠烈之士弟子。\"

 苏云原本想的是,将照身贴的制度在陈塘关公示,但并不强制。

 若是有人能主动配合,那就可以优先让其家中适龄孩童进入书院。

 至于申正道所言,苏云不是没想过。

 不过既然是忠烈之士,那基本都死于妖族之手。这想要人妖共处,难度就大了不止一个档次啊!

 这事情说到底终究还是要看申正道的手段和执行力。

 苏云当即没有做评鉴,只是继续问道:\"其二者,书院之中不可能只有世伯一个老师。但好的老师却并不好寻,无论是书院扩招,还是再建立书院,世伯准备如何处理师少而弟子多的问题?\"

 申正道微微思量便胸有成竹道:\"人族之学问浩渺如烟海。但修行基础,识文断字却可一统而论。\"

 \"贫道以为,一年光景,足够第一批弟子打下基础。之后修行之路,若喜道法神通,可跟着龙族精研;若喜阵道炼丹,可由四目道长引导一二;若要走人族武道,则可以归为李总兵夫妇带领。\"

 \"若皆是无心,那便可以留在书院辅助教导下一批弟子。\"

 \"当然,这些都不过是不能为书院寻得名师的下下之举。\"

 有一说一,如果说第一个回答是申正道对自己教学手段的自信。那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走到了分科,因材施教的前沿。如果是任何一个职业者说出这话,苏云都不会认为如何。

 但从商皇一个土着口中听到这话,苏云确实有种捡到宝的惊喜感。

 后世之人,知道这些是因为信息差的辐射。但真正从无到有能从实践中感悟到这些,申正道带来的惊喜远比申公豹还要强烈。

 苏云多有满意得点了点头。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

 \"这书院是我陈塘关的颜面,也是娲皇宫的颜面。任何人妖之间的争斗和流血都会让天下人嗤笑。让那位面上无光。\"

 \"第一批只是试点,就以这十九个小崽子的秉性我觉得发生意外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但却也不得不防有心人出手挑拨离间。而且,我了解人族的劣性,一旦他们人数过多,就自然会抱团取暖,排挤妖族。\"

 \"世伯以为,应当如何处理方为稳妥?\"

 申正道这次回答得很简短,简单到只有八个字:\"恪守规矩,一视同仁!\"

 言以载道,苏云这自然听得出,这所谓的规矩,其实就是律法。只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律法的字眼,所以申正道只能用规矩二字来概括。

 言以载道,苏云这是听得出,这所谓的规矩,其实就是律法。只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律法的字眼,所以申正道只能用规矩二字来概括。

 苏云这一刻是真的服气了。

 这世界上总有一些小人物,但却一遇风云机遇,便开始干着光耀千古的事情。

 比如皇觉寺中的小和尚;

 比如丽春院中的年轻龟公;

 比如泗水亭摸鸡撵狗的亭长。

 不过更多的却是不得志而默默身陨没有留下一点声明和影子。但他们却是是怀才不遇,只需要一点点的平台,或许就能光耀千古无双。

 已是入夜,苏云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好一个一视同仁!但更好的却是恪守规矩。不过我更喜欢称之为律法。”

 “西岐西伯侯姬昌已经开始推广这律法,比如犯事之人的罪状还未调查清楚之前,便在地上画地为牢,犯人不得而出。”

 “世伯以后有机会可以研究一二。”

 “走吧,去娲皇庙!此番,由我来亲自保荐!”

 “许是多年之后,这天下就会共传世伯申正道之名,言曰:天不生正道,万古如长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