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造大船(第2页)
分潮半岛市舶司衙门外面的码头,成了货物集散地,南詹国的商人,可以在分潮半岛这里买卖大德国客商的货物。连三郡的商人,也可以在分潮半岛带着特产搭船出海贸易。
那些三郡盛产的皮裘,羊毛长绒兔毛,野生干果在这里装船,直接运去南詹国换金币。
半个月后,又一艘“公主号”的游轮停靠了基地民用码头,这是来自南詹国的第六艘游轮了,是王子号的同类型游轮,超大的漂亮船只又在基地引起了轰动。
游轮停泊码头,大批的商贾游客,载着各种海外商品也下来了。
按照程序,市舶司人员对他们做登记,验看货物,定价收税。
游轮带来的这些货物,丰富了大德国人的生活,衣物多姿多彩,基地需要的各种硬件,填补了大德国制造业的空白。大德国基地的许多机械,也用上了南詹国的零件。
南詹国的扑克牌也进来了,给人们增加了娱乐品种。
他们听了大德国歌唱团的歌曲,也感到不可思议的好听,也把许多首歌曲学了去。时间不长,这些歌曲就传到了南詹国,续而接着向外辐射性传播。
啤酒红酒,给了好喝酒的人更多的选择,啤酒,不再是女皇独有的了,许多人喜欢上了。
这次游轮的商人占了四分之一,带来的货物也超多,但商品都是以轻工业产品居多。
那些钟表花样繁多,玩具和成衣多种多样,还有许多的皮裘鞋子,手套马靴,工艺品,样式是大德国没有的。
东西摆放在了万家镇的大市场租赁的摊位上,马上就引起了又一次轰动,许多人慕名来采购外国货,京城通万家镇的班车都挤不上去了。没办法,货车也充当了客车。
大德国的商品也是畅销的,衣服鞋帽,铁制工具,罐头,糖类膨化食品,药品……。
但是,大德国的金币和南詹国的金币大小不一样,大德国的五个和南詹国的六个一样重,这样,在交易货物的时候就麻烦了一些,就有了吃亏占便宜的纠纷,不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金币之间有差异,通常的做法是,大德国的金币,在兑换南詹国金币的时候,要他们每一枚金币多付一个银币,否则就取消交易。
海外金币重量都差不多,兑换大德国金币都是按照这个办法的,许多外国人不愿意。
女皇召集大臣们研讨对策,现在,如果发行纸币肯定不合适,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把金币银币当成硬通货。
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制作和海外金币重量等同的新金币,就可以平抑货币之间的争议。
马佳考虑到,大德国港口来往的,都是外国制造的游轮和货船,大德国的货船基本都是很小型的,装几十吨货物的那种。制造大型一些的游轮,和客货混装船就是当务之急了。
因为如果买现成的船只,南詹国自己不会造,就得在西环国转口买人,价钱肯定是超高的,不如自己造来的便宜。
再说了,他们的大型船只多数是烧煤的蒸汽机为动力,不如烧油的好维护。
祥子是造船的主管,听了马佳的旨意后,拿出了一艘游轮的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