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李纲的一片丹心(第2页)
“这些奸商,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的死活!”鲁智深挥舞着禅杖,大声说道。
宋江则冷静地思考着对策:“我们必须尽快查清楚这背后的真相,不能让这些人的阴谋得逞。”
于是,梁山众人开始暗中调查。他们乔装打扮,混入百姓之中,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个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商人的行动极为统一,仿佛有着严密的组织和指挥。
“这绝非普通商人能够做到,背后定有大人物在操纵。”吴用分析道。
他们仔细排查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京城中的某个权贵。
与此同时,徽宗在宫中也焦急万分。
“朕的边境将士受苦,百姓遭殃,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徽宗来回踱步,脑袋都快炸了。
而满朝文武大臣们虽然都在猜测是辽国奸细所为,但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被罢了官的太师李纲看到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回复急忙休书准备嗯,让徽宗了解到边关战事的紧迫。
草民李纲,诚惶诚恐,顿首再拜,敬呈陛下:
近闻边境之恶事,奸商横行无忌,强夺粮药,致百姓生计断绝,苦不堪言。行于街市,所见者皆形容憔悴,孩童啼饥,老者号寒,怨声载道,不绝于耳。
草民思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药以救疾苦。今粮药遭劫,百姓求生无路;边军缺粮少药,御敌艰难。此诚家国危亡之秋也!
草民每念及此,痛心疾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此灾患绝非偶然,必是有奸恶之徒于幕后操弄,为一已私欲,致国家于危难,陷百姓于水火。
草民伏乞陛下,施天威以察其奸,明正典刑,以平民愤;速遣能吏,急运物资至边疆,解军民倒悬之苦。
草民虽为一介草民,然心怀家国,愿为陛下、为朝廷、为百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若草民言辞有失当之处,望陛下宽宥。
草民李纲不胜惶恐,敬上。
书房内,李纲正奋笔疾书,神色凝重而专注。就在此时,管家李福走了进来。只见李福微微躬身,轻声说道:“老爷,您在干什么?”
李纲头也未抬,沉声道:“我写一份奏折,准备呈给陛下。”
李福一听,脸上露出焦急之色,赶忙说道:“姥爷,难道您忘记了您现在被罢了官?一个下野之人,写奏折又有什么用?”
李纲听闻,手中之笔猛地一顿,随后将笔重重扔在书案上,奏折上的墨汁顿时洇开一片。他长叹数声,悲戚地说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没想到我李纲一片丹心,却报国无门。想我为官之时,兢兢业业,只为能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尽忠心。如今这奸商祸乱边境,百姓受苦,我怎能坐视不管?即便已被罢官,我亦不能忘却家国之忧。”
说罢,李纲颓然而坐,双手抱头,满脸皆是无奈与愤懑。那原本挺直的脊梁,此刻也仿佛被这沉重的现实压弯。
李福看着老爷如此痛苦,心中亦是不忍,轻声劝道:“老爷,莫要太过忧心,或许这局势尚有转机。”
李纲抬起头,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绝:“转机?若无人挺身而出,这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我李纲虽已下野,但这颗忧国忧民之心,永不会变。”
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唯有李纲那沉重的叹息声回荡其间。